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8篇
综合类   83篇
水路运输   175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illennials, defined in this study as those born between 1979 and 2000, became the largest population seg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5. Compared to recent previous generations, they have been found to travel less, own fewer cars, have lower driver’s licensure rates, and use alternative modes more. But to what extent will these differences in behaviour persist as millennials move through various phases of the lifecycle?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2003–2013 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data series. In early adulthood, younger millennials (born 1988–1994) are found to spend significantly more time in-home than older millennials (born 1979–198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activity-time use patterns across generations in early adulthood. Older millennials are, however, showing activity-time use patterns similar to their prior generation counterparts as they age, although some differences – particularly in time spent as a car driver – persist. Millennials appear to exhibit a lag in adopting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predecessor generations due to delayed lifecycle milestones (e.g. completing their education, getting jobs, marrying, and having children) and lingering effects of the economic recession, suggesting that travel demand will resume growth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2.
陈柏澎  韩桃  刘标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7):98-100,115
针对欺骗干扰装有副瓣对消系统的机载预警雷达,分别给出了干扰站一线配置时欺骗干扰信号从雷达主瓣、副瓣进入的兵力部署和兵力需求优化决策方法,推导了在一定战术要求下的指挥辅助决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3.
以襄渝铁路流水河右线大桥4号墩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法对钢吊箱施工过程进行力学效应分析。主要研究钢吊箱施工过程的稳定状况和变形状态,为施工提供数据支持,优化施工控制方案。同时对钢吊箱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计算模型正确。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工程的计算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
文中分析了《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草案》的制定背景与进展,简要介绍了公约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介绍了国内拆船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约生效后对我国相关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在公约后续制定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态度建议。  相似文献   
25.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及P-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已建成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 2010有限元程序,建立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连续刚构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双薄壁实心墩、双薄壁空心墩和单柱式空心墩三种截面形式的动力特性和分别在纵向地震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P 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截面类型的桥梁自振频率依次增大,不同的桥墩截面形式使桥梁结构的振型序列发生变化;在三种桥墩截面形式下,考虑P-Δ效应后,对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显著而对横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但P-Δ效应并不影响桥梁结构的时程曲线趋势。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总体工程和一期工程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期工程的整治效果。一期工程整治效果主要体现在:稳定了戴家洲水道枯水期分流条件,直水道进口段弯道形态得到改善,弯道凹岸边界得以延长,弯道水流特性变强,进口段河宽受到控制,浅区航道条件改善,为总体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比相同配合比下的室内标准模制圆柱体混凝土试样与现场试验板钻芯标准芯样之间的劈裂强度,探讨了钻芯取样测试对劈裂强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长度芯样的劈裂强度进行对比,研究了试样长度对芯样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钻芯过程产生的损伤及试验板与模制圆柱体试件的混凝土拌和、振捣、养护条件不同,导致钻芯法测得的混凝土劈裂强度相比室内试验降低15.7%;另外由于圆柱体试件的长度增加,混凝土试件的受力平面也随之增大,平面内存在的微裂缝、微孔洞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导致随着试样长度的减小,测得的试样劈裂强度逐渐增大。最终得出国内某通用机场新建飞行区工程的劈裂强度与长度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28.
越来越多的车型都搭载了驾驶辅助系统,部分驾驶人对这类系统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几类主流驾驶辅助系统的事故预防效果进行综述。与相同条件下未安装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多数驾驶辅助系统在事故预防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降低了相关的事故率、保险索赔率,其中前向和后向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效果最为显著。此外,驾驶人对驾驶辅助系统的接受度以及响应度均会影响事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9.
本文采用强脉冲磁场、光学显微镜和 H.R.Pak 等提出的惯习面确定方法研究了 Fc-21Ni-4Mn 合金中磁场诱发马氏体形貌和惯习面.结果表明,Fe-21Nj-4Mn 合金冷却形成板条马氏体,而在 Ms 温度以上,磁场诱发形成多片状而少板条马氏体,且随温度升高,磁场诱发马氏体形貌为蝶状.磁场诱发马氏体惯习面与冷却形成的马氏体相同,均为(225),对于蝶状马氏体发现了一种新的对称面(110).  相似文献   
30.
神经网络在通信干扰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记忆等仿生特点,可以通过对已知问题及结论进行学习,并把结果为知识记忆下来,得到内在的因果映射关系,遇到类似问题时,直接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处理,得出结论。针对通信干扰效果评估中不易得到因果关系的显式解析表达式,研究了把以前测试通信干扰效果的数据作为知识,通过BP型神经网络进行学习,拟合出干扰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避开求解析表达式,从而建立干扰效果评估模型,对干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