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9篇
公路运输   107篇
综合类   40篇
水路运输   128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海军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水面舰船都装备了舰载机,这就要求舰船本身必须携带大量的喷气燃料,而喷气燃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又对飞机和舰船形成了重大安全隐患。简要介绍了舰载条件下喷气燃料质量污染因素及其主要危害,分析了喷气燃料发生爆炸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喷气燃料污染的主要途径和引起喷气燃料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旋喷桩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陆上地基加固、组成闭合的帷幕或用于截阻地下水流和治理流砂等。文章介绍了国内首次采用沉入式大直径钢圆筒结构的广州番禺蒲洲海堤护岸工程中,采用双重管对13个直径13.5m的钢圆筒底部的水下软土地基进行旋喷处理,通过对各参数的调整与控制使软土地基达到了设计强度要求,为今后水下软土地基加固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3.
李玉芳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5):67-70,74
研究目的:通过工程实例的综述,阐述旋喷桩的应用范围、加固原理及其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论证旋喷桩是适宜既有线使用,技术可行、经济实用、便于施工、效果明显的基础加固方法。 研究方法:紧紧围绕既有运营线的特点,采用综合分析、理论计算及实例验证,从技术性、经济性、施工对既有桥梁基础的安全影响性及加固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使研究结论可信、加固效果可靠。 研究结论:旋喷桩作为一种基础加固方法,是既有运营线桥梁基础加固中适用性较广、施工较为方便、对既有基础影响较小、加固效果较好、较为经济的一种加固方法,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公路隧道通风中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对于风机正常经济的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射流风机工作原理和隧道内流态进行分析,依据射流力学的有关原理找到了影响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因素和计算方法。确定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通过工程类比和CFD软件数值模拟验证,符合真实情况,可为今后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根据射流对固体表面冲击时的流动过程分析,得出了冰粒射流对固体表面的作用不仅仅在冲击区,还包括附壁射流区的结论。由于冰粒是冰粒射流的关键,因而选用与冰粒相关的参数即其温度、粒径和流量作为影响因素,在射流的压力、靶距和横移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建立的冰粒射流系统进行了脱漆正交试验,目的是通过脱漆试验考察冰粒对其射流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和直观分析表明:冰粒的温度和流量对冰粒射流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是主要的,而粒径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26.
软弱围岩隧道管棚水平旋喷组合预加固变形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软弱围岩地层管棚水平旋喷桩组合结构的预加固效果,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单独使用管棚、单独使用旋喷桩、管棚与旋喷桩组合预加固及无加固4种工况下隧道结构体系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水平旋喷桩和管棚2种工法中,水平旋喷桩预加固工法控制拱顶下沉、拱脚收敛值和掌子面稳定性能力显著;2)管棚预加固工法控制地表沉降的能力较强;3)管棚和旋喷桩组合结构控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掌子面水平位移性能突出,管棚水平旋喷桩组合结构使地表沉降减小91.3%,拱顶沉降减小76.2%,拱脚收敛减小76.3%,其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7 mm,拱顶最大沉降值为25 mm,拱脚最大收敛值为4mm,最小收敛值为-9.4 mm,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7.
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交通枢纽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西端风道基坑开挖和紧邻西端风道的11号线车站基坑开挖对既有深圳地铁1号线隧道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隧道无保护措施和对土体加固措施2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和旋喷桩的加固效果。同时在隧道内安装自动化监测系统,对隧道变形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反馈的监测数据对隧道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运营隧道的安全。结果表明:旋喷桩加固可以有效地减少隧道隆起的位移。  相似文献   
28.
研究目的:通过对遂渝铁路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数据与现场施工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明确200 km/h铁路地基处理主要受沉降控制而非稳定控制,找出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关系,为以后客运专线地基处理设计积累经验。研究方法:以粉喷桩和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为例,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用现场实测数据来修正我们的理论设计,以完善我们的理论计算。研究结论:遂渝铁路采用粉喷桩和碎石桩加固处理软粘土地基是可行的、经济合理的;在进行200 km/h铁路及速度目标值更高的客运专线复合地基设计时,应以沉降控制为主,稳定性控制次之;粉喷桩和碎石桩等复合地基路堤的总沉降以施工期的地基沉降为主,工后沉降同样以地基沉降为主,工后沉降速率最大的是路堤竣工后前半年左右,之后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29.
基于AUTODYN的气泡与固定壁面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AUTODYN软件模拟水下爆炸气泡的原理及过程,通过球对称模型以及重力场中气泡的实验数据与AUTODYN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其在计算气泡脉动时间和压力等方面的计算精度,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近壁面水下爆炸气泡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包括无量纲距离对气泡形状的影响,固壁面对气泡最大半径、脉动周期和射流时间的影响,以及近固壁面气泡射流速度及压力的变化等,总结相关规律,为气泡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超高压水射流船体爬壁除锈作业效率,对影响除锈效率的参数,应用正交设计方案,对行进速度、射流压力、喷嘴转速及喷嘴口径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正交设计匹配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进行了影响除锈效率关键参数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