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0篇
  免费   260篇
公路运输   1029篇
综合类   953篇
水路运输   2984篇
铁路运输   1679篇
综合运输   8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终端位置更新速率又是卫星通信系统终端位置管理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海上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从位置区设置方式出发,探讨采用不同的位置管理策略下的位置更新速率计算,并通过STK4.02和OPNET8.0.平台下的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参数影响下的各种管理策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危峰  袁浩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2):176-178
随着DSP技术的发展,多电压,大电流,复杂的上下电次序等问题使电源管理成了DSP系统设计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难题。描述DSP系统的供电原则,结合具体设计,描述电源控制管理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43.
船舶液力耦合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船舶动力装置动态建模与仿真的实际需求,引出了其主要部件之一的液力耦合器数学建模在稳/动态特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其试验曲线(输入特性形式)作为数据源去构建准稳态数学模型的困难之处:寻找一种通用的数学表达形式,以实现①液力耦合器在额定工况及其附近的试验曲线的内插与外廷;②过渡工况液力耦合器数学模型的设计(如液力耦合器接合和脱开过程其滑差从100%向额定滑差值方向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液力耦合器动态建模中的应用。文章先介绍了其数学建模的思路和要点:①选择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包括传递函数)与结构(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数目和神经元个数);②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措施;③利用专业知识扩充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用的数据样本。然后叙述了其数学模型在某船舶动力装置稳态、动态特性计算机仿真研究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结果:①正常航行(四机双桨)稳态工况时各车令下液力耦合器的滑差;②不同螺旋桨螺距下的液力耦合器接合过程的滑差变化;③怠速→前进五的急加速过程的滑差变化。  相似文献   
44.
45.
数字技术正渗透到一切电子设计部门,特别是雷达领域。本文叙述了数字技术在频率捷变雷达信标中的应用,它可克服模拟电路的局限性,特别是采用微处理机后,拓展了增强雷达信标功能的途径,如旁瓣的有效抑制、信标机状态的自检及性能自测并遥报、信标机的非实时应答响应、电源的自动搜索控制等。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以电流波形补偿理论为根据,由GTR电流型四象限变流器构成的有源无功功率补偿器。详细叙述了补偿器的补偿原理、主电路工作方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实时地、完全地补偿电网上的基波和谐波无功,并且具有系统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为实现对非线性负载的谐波补偿和电压调节功能,提出了一种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综合考虑系统稳定性和谐波补偿效果,采用了反馈加前馈的控制策略,对比研究了系统补偿特性,并讨论了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问题.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Distributions of the radionuclides 210Pb and 239,240Pu in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Northeast Water Polynya, Greenland, showed that these nuclides reached depths of 5–15 cm by particle mixing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End-member average values of the particle mixing coefficient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 were 0.13 cm2 y−1 and 0.06 cm y−1, obtained from the 210Pb profiles by assuming that each process is dominant relative to the other. Both 210Pb and 239,240Pu were measured on four cores; using the Pu data to constrain mixing rates produced corrected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that were 20–80% of the values calculated by neglecting mixing. Organic carbon burial in the polynya sediments was ≤0.4 mmol m−2 d−1, based on measured POC values at depth in the sediments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corrected for mixing. This value is about 1% of the independently measured POC flux leaving the euphotic zone and compares with benthic carbon remineralization rates of 7% calculated by others from O2 uptake in the sediments.The inventories of excess 210Pb in the sediments ranged from 6 to 28 dpm cm−2. Relative to the atmospheric input of 210Pb and in situ production from decay of 226Ra, approximately 5 dpm cm−2 of 210Pb was being removed from the water colum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moval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 inventories suggests a net import of 210Pb to the polynya. This may occur by input of dissolved 210Pb from offshore waters or by input of 210Pb carried by sea ice. Particulate matter in land-derived fast ice adjacent to the polynya contained 330 ± 14 dpm of excess 210Pb g−1. If particles transported in sea ice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extracted from fast ice, then sea ice transport into the polynya followed by melting may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xcess 210Pb to the area. Fast ice also may contribute 210Pb if portions break off and melt within the polynya, as occurred in 1993.  相似文献   
49.
分析地铁限界中抗侧滚扭杆对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影响及车辆与站台间隙问题,并提出在标准中增加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
舰船回转过程中内、外侧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教科书中,螺旋桨推进双桨船在回转过程中内、外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均有如下叙述:回转过程中内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外侧螺旋桨负荷.这个结论也被某些实船试验结果所证实.但新近完成的某双桨船的回转试验的多个实测结果表明:外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内侧螺旋桨负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人已发现过这一新现象,但当时无人记录和分析以进行研究.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这一新现象.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教科书和某些实船试航回转过程中内、外桨负荷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某新船回转试验的实测结果,论述了实测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导致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船体形状、船的运动、内外螺旋桨的运动、桨与船的相互作用和桨与桨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