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篇
  免费   222篇
公路运输   491篇
综合类   1096篇
水路运输   314篇
铁路运输   398篇
综合运输   2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促使北京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奥运的高标准、高要求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引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简要论述了奥运前和近期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重大功能区发展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规划理念。介绍了奥运轨道交通线网覆盖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奥运交通圈层划分,并重点对奥运支线的线路运营组织方案做了分析。最后,指出要加强对奥运轨道交通车站周边交通衔接设施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52.
中美城市交通模型现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国安  金霞  杨菲  邹熙 《城市交通》2008,6(2):77-82
交通需求模型预测未来一个区域内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这些模型是辅助交通官员与专家对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和政策策略作出理性决定的重要工具.根据本刊2008年第1期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交通模型系统的示例介绍,对中国目前的交通模型研发、数据及应用进行总结,并比较了中美交通模型的差异.通过对现阶段中国交通模型建设和使用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关交通模型及其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中美两国城市交通模型的现状和发展的比较.首先回顾了美国在交通规划模型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交通问题的特征,及其交通模型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主张中国在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上,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而应当大胆创新.其次,认为交通规划模型的研发,应该从提高预测能力和增强分析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是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工作组,对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做客观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建模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最后,讨论了交通规划和GI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4.
基于驾驶人的视觉惰性、视觉警示频率和感觉特性,分析了突起路标的视觉警示作用,确定了突起路标的闪现频率,计算与修正了突起路标的初始间隔。应用ADAMS/Car仿真软件模块,建立了道路、车辆和突起路标模型,将车型设置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大型车的车速设置为60、80、100km·h-1,小型车的车速设置为80、100、120km·h-1,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方向盘转角均设置为1°、3°、5°。分别对提出的12m间隔与现行规范推荐的15m间隔各进行243次仿真,分析振动警示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12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1%,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41.7%和5.6%;在15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7%,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33.3%和28.9%;12、15m间隔对小型车都具有较好的振动警示效果,15m间隔对大型车的振动警示效果更好。当高速公路夜间交通流较大或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夜间安全效果时,可选12m间隔提供良好的视觉连续性和视觉警示效果;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或者大型车比例较大时,可选择15m间隔。  相似文献   
55.
通过回顾评价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得失,分析城市转型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挑战以及新形势下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以《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为例,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转型导向的交通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组织、立足区域协作的整体交通战略、与组团结构相匹配的交通分区组织、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互动、注重协同的交通管控政策,以及应对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策略等。最后介绍规划编制组织特点并提出城市转型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6.
当前在产业转移升级趋势明显、土地资源加剧紧张的状况下,如何将经济部门的物流产业及园区规划、运输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部门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者协调统一,是各大城市亟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此,《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开展了以重新组织城市货运空间为重点的货运规划实践。首先对深圳市货运系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货运系统在用地、运输方式、场站布局、货运通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深圳市货运交通规划面临的行政管理、规划编制和落实、规划方法适应性、物流用地空间等方面的挑战。最后,以物流功能集聚为出发点,拓展货运枢纽的功能和属性,提出枢纽分级、立体化布局、公共空间共享专营等规划方法与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57.
结合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如何做好新时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首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回顾武汉市已开展的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指出既有规划在一体化发展、枢纽衔接与合作、土地开发模式、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武汉市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从交通引领发展、建设枢纽城市、交通规划转型、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阐述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规划修编强调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高效衔接与互动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城市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  相似文献   
58.
文章介绍了高速艇上水翼减阻的原理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速艇上加装水翼的技术方案及其达到的减阻效果,并给出了滑行艇首部加装水翼(即翼滑艇)后整船阻力的估算方法。基于三维非线性涡格法,建立了单独水翼/水翼组合体/多水翼系统的水动力性能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作为翼滑艇阻力估算中单独水翼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方法。算例结果表明,文中的方法可用于单独水翼/水翼组合体/多水翼系统和滑行艇加装减阻水翼的初步技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9.
Effective waterway management requires inform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s of boats. A field-based boat census—a traditional method to obtain spatially accurate information—is relatively expensive, time-consuming, and restrictive in scope. Vessel registration data, maintained by all U.S. states, is potentially a more robust information source. This research evaluated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vessel registration data to supply location and attribute information for boats. The study premise was to use vessel registration data, which includes the mailing address of registered boat owners, to develop a spatially enabled inventory of boats. The study area comprised 12,064 salt-water accessible property parcels in two Florida counties. An on-water census (OWC) provided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5,023 vessels, which were compared to 8,681 vessel registration records linked to the study area.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OWC and vessel registration data were explained by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485 telephone survey respondents.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vessel registration data accurately located and characterized roughly 81% of the boat population; in contrast, the OWC accurately located less than 56%. A conclusion is that state vessel registration data is a better alternative than an OWC for locating and characterizing boats kept along waterways.  相似文献   
60.
This article examines possibilit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the prediction of travel demand. The model, based on fuzzy logic and a genetic algorithm, successfully solves the trip distribution problem.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in solving trip generation, modal split and route choic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indicated. The model has been tested on a real numerical example. Exceptionally good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estimated and real values of passenger flow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