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1.
通过对中美两国城市交通模型的现状和发展的比较.首先回顾了美国在交通规划模型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交通问题的特征,及其交通模型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主张中国在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上,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而应当大胆创新.其次,认为交通规划模型的研发,应该从提高预测能力和增强分析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是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工作组,对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做客观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建模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最后,讨论了交通规划和GI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通拥堵的诱因复杂、多样,不能仅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站在学科发展角度,从交通工程、城乡规划、经济学3个视角,剖析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提出应以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为前提,从理论到技术不同层次提出指导方法:1)从学科发展,即战略上,应鼓励多学科共同解释和治理城市交通;2)从研究视角,即战术上,应注重公平与效率双重维度的分析;3)在具体分析方法上,构建适合中国城市的面向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方案和政策的社会经济收益评价方法。最后指出:应清醒地认识相关学科理论的不足,谋求不同学科的融合和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方法变革,共同努力从学科层面给予治堵更为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海啸  沈青  张明 《城市交通》2009,7(6):28-32,49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买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