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5篇
  免费   353篇
公路运输   794篇
综合类   866篇
水路运输   1890篇
铁路运输   773篇
综合运输   1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The reliability of an offshore structure is dependent on its response to the extreme wave climate; therefore, an adequate knowledge of the wave climate at a location is a prerequisite during design as well as in marine oper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extreme wave climate in the Norwegian Sector of the Barents Sea, using wave hindcast datasets from the Norwegian Reanalysis 10 km (NORA10) database for four locations.We have considered three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extreme wave heights, that is,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method, the peak over threshold method, and the annual maxima method. The parametric bootstrap concept is consider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related to sample size. The estimated 100-year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obtained from the three methods differ, and the degree of variability in the estimates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dataset.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due to sample size is wider when considering the annual maxima method.The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the three method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ir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when estimating extreme wave values for design. While it is difficult to single out the best method among the three, the estimated values give knowledge of the possible range of the extrem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t the locations. Generally, the dataset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wave climate is less harsh further north compared to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Barents Sea. The datasets do not suggest any temporal trends i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t any of the locations.  相似文献   
92.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机制的中压环网的继电保护优化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过流保护级差配合困难的问题.该方案是以GOOSE光纤以太网为基础,以闭锁逻辑为核心的数字通信电流保护方案.将GOOSE信号进行分类,并对中压供电环网系统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动作行为分析.最后,通过RTDS(动态数字仿真系统)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案在各种故障情况下,都能保证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
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处理泥浆一是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二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废弃泥浆配制壁后注浆砂浆,利用盾构弃浆代替砂浆中的膨润土和水,研究弃浆对壁后注浆砂浆工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体积质量为1.16、黏度为22 s的泥浆配制壁后注浆材料可得到较好的流动性和稠度,并且泌水率优于原配比;2)相对体积质量为1.27、黏度为24 s的泥浆会明显降低砂浆的流动度,对砂浆可泵送能力有一定的影响;3)适当调整水胶比和泥浆相对体积质量,配制壁后注浆材料各方面性能均能达到壁后注浆材料的要求;4)废弃泥浆配制砂浆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弃浆处理回收再利用的工艺工法。  相似文献   
94.
复杂地形条件下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俊峰  李冬生 《隧道建设》2017,37(Z2):169-174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95.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透明化和打击精确化的特点,从建立和完善"综合集成" 的防护体系、完善伪装防护技术手段、适时做好交通保障器材的储备和更新等方面,提出了交通重点目标防护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应对精确打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6.
对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了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措施。  相似文献   
97.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公交停靠站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分析公交停靠站的影响首先应该对停靠站的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交通波理论,按考虑超车与否,分析公交停靠站的影响区范围长度,得到不同交通流密度条件下公交停靠站影响区长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8.
从分析计算机数据的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入手,对电磁波辐射、联网及病毒对计算机数据安全的威胁进行了论述,指出这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数据备份、数据安全删除、辐射屏蔽、病毒及入侵防护、文档加密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针对一台自行设计的浮摆式波浪发电平台的运动特点与采能方式,对其系泊系统进行设计。系泊型式为"平台—连接缆—浮筒—锚链—锚"的悬链线单点浮筒系泊。以试验海域海况参数为依据,计算系统载荷,并采用准静力分析法对系泊系统各构件进行选型设计。设计的连接缆为钢丝绳,浮筒为圆柱型钢制浮筒,锚链为二级有档锚链,作业锚为AC-14锚。经检验,设计的系统符合安全要求和平台稳定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0.
惠飞飞  杨锋 《船电技术》2015,(12):36-40
短路电流不断增大,采用限流的方式进行短路保护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使用PTC元件进行限流保护是一种新型的保护方式,具有可恢复性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且对于大电流的分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该文对现有限流保护技术进行总结与比对,对PTC研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罗列现有PTC种类以及适用用途,并对其耐压大电流冲击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对其全文进行总结,给出限流应用PTC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