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190篇
公路运输   612篇
综合类   178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530篇
综合运输   14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着重叙述南宁邕江三桥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层对大桥墩台基础的适宜性,为大桥基础类型的选择及桥基稳定性提供了工程地质参数及依据。  相似文献   
82.
银西铁路驿马黄土滑坡工程特性与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银西铁路途经黄土梁峁沟壑区,不良地质非常发育。通过现场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驿马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驿马滑坡为一大型中深层-深层黄土质古滑坡,滑坡前缘临空,后缘发育陡坎,后缘后部黄土塬面发育陷穴,侧缘分布冲沟,且受灌溉、排水等人为扰动影响。采用地层宏观评判,土体物理参数细部数据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滑坡工程特性及变形规律,评价滑坡潜在危害,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研究目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将地下交通网线作为解决交通拥挤的最为有效手段,地铁隧道线路垂直交叉施工情况日益增多,这给地铁隧道施工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就垂直交叉施工中的重难点及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地铁隧道施工参考。研究结论:交叉隧道施工中,超前预报、爆破控制、监控量测等施工手段是极为有效的方法,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其中爆破控制是关键,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是重点。只有通过超前预报提前了解掌子面内部实际地质情况,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变化情况,才能够制定出最为合理有效的爆破控制参数,排除潜在风险,保证交叉隧道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84.
本文作者根据襄渝线增建柴家坡二线隧道围岩加固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介绍了在严密监测道变形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注浆方法和综合加固措施,保证新建隧道施工和既有隧道运行安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5.
重点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施工、道路交通、地下管线及周边构筑物安全,对暗挖车站、横通道及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通过地层进行了松散区探查及处理;并结合黄庄站工程实例进行处理、效果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86.
浅议压密注浆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压密注浆做为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以前仅在理论上有所论述,近几年来,美国在硬件(压浆泵、制浆机、下管设备、注入材料的专利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发展速度很快,美国从丹佛克拉廷格服务公司引进的这种地层加固技术分别在日本、西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试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压密注浆法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广州市地铁四号线车站1标高架车站和区间桩基础--冲孔灌注桩施工中遇到的施工难题及其解决方法:利用超前钻探手段,根据不同地层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孔壁坍塌、缩颈、桩孔偏斜以及减少在冲孔过程中常遇的卡钻、埋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8.
结合地表动态降水在沈阳地铁张~沈区间的应用,对地表井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沉降过大。  相似文献   
89.
宜万线隧道洞口滑坍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宜万线全线共有隧道159座,洞口150处,施工过程中有9处洞口发生了滑坍,通过对滑坍原因分析和滑坍治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隧道洞口发生滑坍除地质原因外,勘察资料不准确和不能及时进行方案完善是设计方面的主要原因,未按设计施工、未及时提出变更、施工方法不当、监控量测不及时是施工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隧道洞口滑坍,应对洞口段进行有效的治理,当软弱不良地层厚度不大于5 m时,可采取加强锚网喷防护;当大于5 m、小于10 m时,应采取钢管桩注浆加固;当大于10 m时,应增设抗滑桩,以取得稳妥的治理效果.同时应及时施做明洞、洞门,以及洞口段的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90.
对玉磨铁路安定隧道二次衬砌裂缝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一种更接近实际荷载情况的模拟方法,对二次衬砌的裂缝发展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四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衬砌厚度、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三水平条件下衬砌裂缝情况。结果表明:现场衬砌裂缝分布情况统计显示裂缝主要分布于拱脚和拱腰位置,拱顶次之,拱肩裂缝较少,纵向裂缝比例达到63%,环向裂缝和斜向裂缝占比分别为18%和19%;衬砌各部位损伤出现的顺序为拱脚、拱顶、拱腰、拱肩,而裂缝发展程度一般为拱脚>拱腰>拱顶>拱肩;二次衬砌结构参数对拱脚裂缝宽度的影响程度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衬砌厚度>钢筋直径;随着因素水平的提升,混凝土强度等级、衬砌厚度、钢筋直径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衬砌厚度影响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