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977篇
综合类   295篇
水路运输   235篇
铁路运输   453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摩擦因数计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MicrosoftExcel 2 0 0 0计算摩擦因数的方法。和传统的利用莫迪图或计算机编程的方法相比 ,Excel法计算可以省去查图的麻烦和繁杂的编程过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2.
为了减少减振筒的气孔和缩松等铸造缺陷,提高其内部组织的致密程度,在模腔的适当位置上应设置排气塞,在分型面上要开设排气槽和溢流槽,以利于压铸时铝液的顺畅填充、铝液流动前沿冷污金属液的贮存和铸件冷却时有效补缩。  相似文献   
53.
综合大量试验结果,对螺纹紧固件的摩擦性能概念、试验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摩擦性能与螺栓等效强度、轴向预紧力、拧紧扭矩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4.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现状与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进车型的国产化地汽车非金属材料应用技术的发展,同时对汽车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我国汽车主要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拽出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汽车非材料2010年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5.
综合运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接地面部分溶化条件下冰面上汽车轮胎的摩擦力或牵引力的理论计算模型。证明了正常工作条件下,接地面上冰产生溶化的可能。对不同制动和驱动条件下轮胎摩擦力进行了计算,取得了同试验数据吻合很好的预测结果。并同已有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本文依据严格的润滑理论所推导出的冰面轮胎牵引力模型比其它已有理论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一种新型磁流变(MR)阻尼器--永磁调节装配式磁流变阻尼器在长沙洪山大桥拉索减振的应用及试验研究情况,得到了安装阻尼器前后拉索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能有效地提高拉索的模态阻尼比,抑制拉索的大幅振动.由于该阻尼器无需供电,装配简单,维修方便,与其他的磁流变阻尼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公路交通技术》2005,(4):172-172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Lord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一种大跨斜拉桥斜拉索用抑振装置——半主动、智能型磁流变液阻尼器(Semiactive,Smart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这种阻尼器可持续不断地感应单根斜拉索振动,消除破坏性振动能量,并因其具有智能的特点,还可构成大桥结构监控系统的一个部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江苏苏通大桥(主跨1088m)将首次试用这种阻尼器。  相似文献   
58.
以一座主跨360 m的双塔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三维离散有限元模型,在地震作用下,比较了全桥设置黏滞阻尼器和不设置阻尼器两种情况下的纵向梁体位移与桥塔受力状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设置纵向黏滞阻尼器,可大幅降低桥塔底部纵向弯矩,同时地震作用下的梁体纵向位移也大幅度降低,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桥塔抗震性能提升明显,建议在每个桥塔上设置黏滞阻尼器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9.
60.
为预测摩擦缓冲器的实际工作状态,从几何特征和作用原理的角度,建立详细的MT-2型缓冲器理论模型。首先,通过对缓冲器内部各摩擦元件的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推导出缓冲器在准静态下的阻抗特性;其次,引入附加摩擦系数量化各摩擦元件之间动静态摩擦过渡时的黏滞补偿,并模拟出缓冲器在动态下的阻抗特性;最后,利用C80型货车冲击试验数据对该缓冲器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下的缓冲器示功曲线基本吻合,说明模型的正确性;局部上数值模拟中缓冲器从加载Ⅰ阶段过渡至加载Ⅱ阶段的突变现象在冲击试验中表现的并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