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204篇
公路运输   413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48篇
综合运输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天津城市现状以及天津地铁现状分析,阐述了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结合的重要意义,即良好的地铁文化可以延伸和提升城市文化,提出一些地铁人文化设计思路.在天津地铁人文化环境的打造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天津人文地域特点,展示天津悠久的历史;增加环境艺术性设计,带给市民艺术感受;以及突出社会公益文化打造,营造和谐社会,充分展示天津城市形象.合理利用城市文化艺术资源,充分发掘天津地铁文化,拓展地铁文化的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92.
为了对地铁车站施工工法进行优化分析,依托长春地铁解放大路站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型,从中轴线上方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和拱顶应力3方面对6导洞PBA工法、8导洞PBA工法以及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 1)在施工过程中,3种工法的中轴线上方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和拱顶应力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2)通过综合对比分析,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最优,6导洞PBA工法最差。得到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优化爆破参数进行地铁车站隧道控制爆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闯  王海亮 《隧道建设》2016,36(1):97-101
为减小爆破振动速度和提高炮眼利用率,以青岛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Ⅰ部上台阶的爆破开挖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掏槽区域爆破效果差引起爆破振动过大,由于掏槽眼不对称、掏槽区域布置不当、掏槽眼间排距过大、辅助眼排距过大、未封堵炮孔等原因造成炮眼利用率较低。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前期施工经验对楔形掏槽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在校核单段最大起爆药量时考虑了多自由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优化后的复式楔形掏槽使炮眼利用率提高到90.5%,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0.7 cm/s以内。  相似文献   
94.
卞书军  李明  阳德伟 《隧道建设》2015,35(Z1):65-68
以石家庄地铁工程为依托,研究聚合物泥浆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泥浆的制备、钻机成孔、吊放钢筋笼、清孔和灌注混凝土等。从钻孔质量、沉渣厚度、护壁强度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传统膨润土泥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聚合物泥浆方法护壁钻孔,可获得满意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结论。  相似文献   
95.
新建地铁车站零距离下穿既有线区间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势必会引起既有地铁结构附加变形和差异沉降,影响其结构及运营安全,需要进行变形和内力分析,以便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文章以某暗挖车站密贴下穿既有地铁区间为例,采用FLAC3D和SAP 2000模拟,分析既有地铁区间变形和内力发展规律,评价结构和运营安全受影响的程度,为安全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6.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7.
邓洋 《隧道建设》2015,35(Z2):138-142
以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盾构空推过既有暗挖法隧道工程为例,采用矿山法施工初期支护后由盾构空推安装预制管片作为永久二次衬砌;为了有效控制隧道轴线偏差超限、管片错台、渗漏、破损等质量缺陷,采取分阶段制定施工组织措施,通过优化施工工艺、人料机和环境等方面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使工程符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要求。得出以下结论: 1)初期支护和导向平台的前期施工质量和后期超欠挖处理,直接影响隧道轴线偏差; 2)回填料堆放的数量和位置决定空推进度和盾构推力的大小,隧道背后间隙的及时注浆填充,是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计算此类工程中回填料堆放实测值的110%,同步注浆量达到80%,后期补充注浆以压力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98.
何茂周 《隧道建设》2014,34(10):981-989
为研究地铁隧道采用矿山法开挖初期支护+盾构空推拼装管片施工遇桥桩侵入隧道的综合处理技术,以深圳地铁9号线一区间隧道为研究实例,采用理论计算与工程类比相结合方式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并指导施工。先确立处理原则、处理思路和处理范围,再制定洞外支顶、洞内托换的处理方案,最终实施洞外钢管撑支顶、洞内拱顶预注浆加固、初期支护加强、截桩、二次衬砌永久支撑桩基、三次衬砌拼装加强管片补强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实践证明,采用该综合技术,顺利穿越了桩基,保证了隧道及桥梁结构的安全,对洞内洞外周边的环境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9.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邻近管线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霆  罗富荣  刘维宁  李兴高 《隧道建设》2011,31(2):192-197,207
为了解地层变形引起的管线沉降规律,依托北京地铁10号线黄庄站工程,基于地表和管线沉降的实测数据,利用时程曲线分析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邻近典型管线变形规律。洞桩法车站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主要分为3个变化阶段:初期缓慢变化期,掌子面通过测点时的急剧变化期和掌子面通过后的稳定期。管道与土体在车站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沉降差,在管道正下方土体开挖时差异沉降迅速增大,掌子面通过测点一定距离后,差异沉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0.
高涛  赵芮 《隧道建设》2016,36(5):544-548
盾构井在盾构吊装期间,侧向压力主要由临时环梁承担,开孔周边受力情况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盾构井处临时环梁进行三维建模计算,并与传统二维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二维计算存在局部弯矩过大及配筋过于保守等缺点,有一定的优化余地; 2)相对于二维计算,三维整体建模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得出的结构尺寸及配筋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