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224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116篇
铁路运输   132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在无支墩拱式拱架上现浇施工时,若跨度较大,拱圈一般采用分环分段的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施工时,先期形成的混凝土拱环与拱架的横向联合作用明显。通过两种分环方案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分环方案横向联合作用强度也有所差别。采用一个最优分环方案,可以利用已形成的拱环与拱架在横向的。联合作用,增加横向刚度,有利于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城市道路,对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探明了施工过程中国岩深部位移、围岩稳定性,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研究表明,围岩等级较高,围岩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63.
Assessment of the vibration of high-speed trains negotiating complex sections of terrain under strong wind conditions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search into the operation safety and comfort of passengers on high-speed trains. To assess the vibration of high-speed trains negotiating complex sections of terrain under strong wind conditions, we performed a field measurement when the train passes through typical sections of complex terrain along the Lanzhou–Xinjiang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We selected the lateral vibr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roll angle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car-body gravity centre through two typical representative sections (embankment–tunnel–embankment and embankment–rectangular transition–cutting)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vere car-swaying phenomenon occurs when the high-speed train moves through the test section, and the car-body late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i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state of the terrain and topography along the railway. The main causes for this car-swaying phenomenon may be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indproof structures, and the greater the scale of the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different windproof structures or landform changes, the more obvious the car-swaying phenomenon becomes. The lateral vibration of the car-body is relatively steady when the train is running through terrain with minor changes in topography, such as the windbreak installed on the bridge and embankment, but the tail car sways more violently than the head car. When the vehicle runs from the windbreak installed on the embankment into the tunnel (or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tail car sways more intensely than the head car, and the head car run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tunnel.  相似文献   
64.
国内一些公路钢桥使用7~8年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问题。针对这些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现象,国内外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目前这些研究主要以疲劳试验为主,缺乏理论分析,还没有确定疲劳应力强度因子和顶板厚度与疲劳构造细节的关系等。将断裂力学理论和精细化数据模拟分析相结合,确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与U肋焊接处的应力强度因子,明确不同顶板厚度、不同位置处的疲劳寿命和桥面板厚度与疲劳构造细节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5.
水平承载大直径管桩工作性状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直径管桩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工作性状,文中基于有限元方法对水平承载桩的受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考虑到土体的非线性因素以及桩-土界面的接触特性,引入了界面接触单元,利用惩罚函数的算法对其工作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分析了在分级加载作用下的桩身内力的分布模式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6.
针对6K型电力机车具有3个转向架和Z形斜牵引杆机构的结构特点,导出了它的几何曲线通过计算方法,经编程上机算出了结果.计算表明,机车Ⅰ端在前方的几何曲线通过性能优于Ⅱ端在前方的几何曲线通过性能,中转向架单侧间隙横动量的设计值(200mm)大于Ⅰ端在前过曲线的最小值(187mm),但小于Ⅱ端在前过曲线的最小值(205mm).  相似文献   
67.
减轻列车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刚度值选取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在充分满足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刚度值;(2)二系水平(包括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不明显,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机车车辆的平稳性;(3)簧下质量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较小簧下质量,将使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得到显著的降低;(4)较低的扣件横向刚度、扣件垂向刚度及道床横向刚度等参数值将有利于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68.
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对箱梁横向计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对箱梁横向计算结果的影响,给箱梁结构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研究方法:以达成线唐家渡涪江双线特大桥和襄渝线三汇镇渠江三线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例,采用M IDAS进行箱梁横向分析计算。研究结果:通过实例分析计算得出,当顶板设置横向预应力钢束时,梁体弯矩方面:顶板、腹板顶部弯矩均明显减小,底板弯矩稍有增大;梁体应力方面:顶板处于受压状态,不出现拉应力,底板拉应力稍有增大。研究结论:合理设置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是非常有利的。但如果顶板横向宽度不大,且顶板结构高度不受限制时,则不必设置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  相似文献   
69.
通过室内直剪摩擦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深井荷载试验和桩基静载试验,研究了各类桩的临界位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所需要的临界位移较桩身沉降而言是很小的,因此,合理地选择桩土荷载传递模型,正确认识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是进行桩基优化设计的前提。本实验研究为桩的荷载传递分析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0.
在简要介绍3种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两跨12层现浇楼板中框架为例,分别通过3种不同的手算方法计算结构侧移,并与SAP2000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计算公式分析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对3种手算方法进行综合评述。计算结果表明:反弯点法计算结构的侧移误差很大,不应采用;D值法与S-C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精确值,考虑到后者能以较小的计算量获得更高的计算精度,实际工程中推荐采用S-C法来计算框架结构的侧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