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5篇
  免费   1308篇
公路运输   3740篇
综合类   1397篇
水路运输   158篇
铁路运输   3907篇
综合运输   49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778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针对运营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近接建筑物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功率谱、Z振级及1/3倍频程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围岩-隧道-轨道结构振动模型,对运营列车引起的建筑物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实测与计算结果,对近接建筑物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列车以速度300 km/h通过隧道时,地面振动功率谱主频白天集中在33.0 Hz左右,夜间集中在42.7 Hz左右,夜间的主频比白天大;地面各测点处Z振级的总体趋势是先波动式上升,再平缓波动,后逐渐波动式下降,地面Z振级主要集中在20~80 dB;1/3倍频程分频最大振级白天位于48.4~60.8 dB,夜间位于47.4~59.4 dB;列车通过隧道时基础处振动速度峰值整体呈波浪形分布,引起的地面振动速度小于0.045 mm/s,小于规范限值要求,对建筑物基础以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较小;在缺乏大量实测结果的条件下,结合小样本实测结果,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振动响应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选取煤层厚度、煤层瓦斯含量、回风流平均瓦斯浓度、相对瓦斯涌出量、岩石类型、连通封闭性、深度值、隧道跨度、隧道长度、通风风速和涌水量等11项瓦斯灾害指标作为隧道施工瓦斯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的等级标准。将序关系分析法(G1)和反熵权法(AEW)运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确定组合权重,构建各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测度评价向量。为了优化未确知测度置信度识别准则,引进集对分析(SPA)关联系数确定各隧道的瓦斯灾害风险等级。并对24个瓦斯隧道进行瓦斯灾害评价,并和FDA法评价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精度达到91.7%,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表明了该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可为隧道施工瓦斯灾害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张海波 《铁道建筑技术》2020,(2):108-110,148
针对目前铁路隧道超挖普遍较大的问题,从现场存在的钻孔质量不高、爆破装药结构不规范、封堵工艺落实不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控制铁路隧道超挖的工艺措施。经现场多次试验证明,在周边眼采取PVC管材间隔装药及封堵水炮泥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后,隧道超挖控制取得良好效果,在节约炸药单耗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喷射混凝土超耗,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也可避免因超挖太大给施工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994.
广州地铁4号、5号、6号、14号、21号线运营线路采用第三轨集电靴受流方式,车辆段采用接触网受电弓受流方式,列车在进出车辆段时,需在弓靴转换点处进行降弓升靴或降靴升弓的操作,传统"人防"监控方法是人工监控与视频监控。文章研究利用信号定位、车辆控制软件联控的方式,实现列车弓靴转换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设计研究成果已在广州地铁14号、21号线车辆段出入段线弓靴转换点处成熟应用。该设计研究方案能优化列车出入场管理、节约人力资源,并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未按要求进行弓靴转换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95.
首先阐述国内外地铁车辆的发展状况和升级改造的项目案例,然后结合国内城市地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运维后市场的重要性,提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功能升级改造将是国内地铁车辆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车辆升级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为后续车辆升级改造项目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996.
以青岛地铁某隧道下穿河段工程为依托,在对地质条件及工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超前深孔注浆、地面复合锚杆桩及洞内小导管补偿注浆等多种注浆加固措施的联合控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了地铁隧道区间下穿河流施工时所遇富水软弱地层的结构及其地表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注浆施工会导致软弱地层膨胀隆起,诱发左、右隧道区间正上方的地层出现“M”型的正曲率变形,地表变形范围约为隧洞跨度的2倍;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地表隆起的速率和变形量有一定影响,必须及时结合监测资料动态调整注浆工艺和关键参数。该联合施工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加固控制效果,能够改善施工作业面前方的地质特性,可有效控制隧道结构及其上部地层的变形。  相似文献   
997.
刘欣 《隧道建设》2022,42(12):2122-2130
为解决人工调线调坡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无有效评价指标评判方案优劣的现状问题,从分析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变量入手,依据规范相关规定制定约束条件,创新性地建立带有侵限容忍值惩罚项和合规性惩罚项的目标函数,提出一套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适用于矩形、马蹄形、圆形等多种隧道断面类型的地铁调线调坡数学分析模型,并以此开发地铁智能调线调坡系统。以长沙地铁4号线某区间右线隧道为例,对比人工设计和智能系统的调线调坡结果。由对比结果可知,智能系统在线路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改善侵限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调线调坡,且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98.
陈昱池  陈相阁  张学富  刘士洋  王铖 《隧道建设》2022,42(12):2105-2111
为预防隧道排水管结晶堵塞,提出永磁体排水管关键技术指标,通过自制的永磁体排水管开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磁场强度、流量、磁体布置间距对永磁体排水管内结晶的影响,根据不同条件下结晶物的质量变化和SEM图像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1)磁场强度为0.1~0.3 T时永磁体排水管具有较好的防结晶效果,磁场强度超过0.2 T后防结晶效果逐渐降低,当磁场强度为0.4 T时永磁体排水管内结晶量反而大于普通排水管; 2)随着试验管段内溶液流量增大,永磁体排水管的防结晶效果增强,但当流量超过450 mL/s之后,防结晶效果不再随流量增大而增强; 3)经永磁体处理后,管道内的结晶物由规则的立方体形状转变为粗糙松散的不规则体,由硬质块状转变为粉末状,有从方解石向文石、球霞石转化的趋势; 4)随着管道永磁体布置间距减小,管道内最终结晶量呈下降趋势,在10、40、70 cm 3种永磁体布置间距中,最佳布置间距为40 cm。  相似文献   
999.
以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南明河及团坡桥为工程依托,针对岩溶发育区不均匀浅覆土条件下地铁隧道穿越跨河桥梁施工中遇到的抗渗防沉等难题,在遵循浅埋暗挖法十八字方针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下穿施工前对河床低洼处进行回填,同时增设水平隔水层,初步解决了河水下渗难题。隧道开挖过程中在掌子面进行全断面帷幕注浆及超前管棚支护确保了拱顶的稳定性,采用悬臂掘进机掘进使地层沉降得到控制,二衬混凝土浇筑时采用缺陷预控技术避免了二衬背后出现空洞,同时采用动态监控量测,有效解决了围岩稳定及团坡桥沉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提高盾构机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依托深圳地铁8号线某盾构区间段工程,基于符号回归(Symbolic Regression)算法,对不同掌子面的刀盘扭矩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推力、土仓压力以及贯入度变化及换刀对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贯入度增大会导致扭矩增加,但是土仓压力的增加可能会降低扭矩。扭矩模拟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精度,模型中自变量变动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趋势与现实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