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对轮轨动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不平顺及刚度不均匀激扰模型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详细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后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作用性能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提速道岔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后可大大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 /岔垂向相互作用 ,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 ,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2.
对典型案例的桥上咽喉区无缝道岔群的温度力、道岔部件相对位移和传力件的剪力进行了计算,并与普通桥上无缝线路的温度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上无缝道岔较一般区间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明显增大,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应同时兼顾道岔与桥梁孔跨布置;典型案例中的道岔尖轨、心轨位移及限位装置的结构强度均可满足其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53.
系统总结深圳地铁9号线全面提升轨道平顺性而研究实施的技术创新方案,主要包括:桁架双块式轨枕、高平顺地铁道岔及辊轮滑床板系统、预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基础控制网建设测量技术(CPⅢ)等,可为地铁轨道系统解决传统现浇钢弹簧浮置板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提供技术储备,并大大提高轨道铺设精度和平顺性,降低后期运营部门养护维修量。  相似文献   
54.
提出了适用于40 t轴重铁路18号道岔的设计原则与技术指标。新型重载铁路道岔采用68 kg/m钢轨制造,道岔全长69 m,前长31 729 mm,后长37 971 mm。平面线型采用相离量24 mm、半径1 100 m的单圆曲线,仿真分析显示该线型动力学性能良好,曲线尖轨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尖轨采用60AT1钢轨制造,曲线尖轨为"直曲组合型",直线段长度7 276 mm,直曲尖轨采用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技术。辙叉采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采用TY钢轨、心轨采用60AT1钢轨制造,直向不设护轨,侧向增设一段护轨,用于保护叉跟尖轨的薄弱断面;尖轨、长心轨、翼轨通过锻压与68 kg/m钢轨顺接。  相似文献   
55.
上海R1线既有整体道床地段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RI线首次在国内地铁既有线区间整体道床地段插入铺设道岔.全面总结在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对既有区间整体道床地段插入道岔的施工方案和有关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6.
通过合福线同其他相邻线5种联络线的布置实例介绍,计算机联锁条件下3种集中控制方式的特点及适应性分析,提出每种情况下联络线道岔的联锁集中控制方案,供类似工程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57.
以武广客运专线某特大桥铺设纵连式无砟道岔为例,将1组客运专线18号单渡线道岔、纵连式无砟轨道、桥梁、墩台视为1个系统,建立岔—板—梁—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断轨或断板等偶然荷载作用位置对道岔、道床板、桥墩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断轨对墩台纵向力影响较小,但对道床板受力影响较大;一线道床板折断会使另一线的道床板纵向力、墩台纵向力及固结机构纵向力大幅增加,不利于道床板、墩台及固结机构的受力;连续梁桥梁缝处道床板折断对桥墩受力极为不利,故在设计中应避免使道床板在桥上无缝道岔梁缝附近形成最大纵向力。  相似文献   
58.
伍曾  刘学毅  王平 《铁道学报》2011,33(8):88-92
为确定道岔、桥梁的合理相对位置,深入研究快速及高速行车条件下车辆-道岔-桥梁的动态相互作用,将车辆、道岔区轨道和桥梁作为一个整体,建立车辆-道岔-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高速行车条件下道岔区轨道、车辆与连续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及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以车速350 km/h通过18号国产道岔,岔桥相对位置为尖轨尖端分别位于桥跨1/4、跨中、3/4跨及墩上,通过计算出的尖轨和心轨开口量、尖轨和心轨动应力、车体振动加速度、减载率、脱轨系数、舒适性、桥梁振幅、振动加速度和梁端转角等动力响应,确定在车辆-道岔-桥梁耦合动力条件下4×32 m连续梁桥的合理岔桥相对位置。计算结果表明,18号国产道岔铺设于4×32 m连续梁桥上时,道岔尖轨尖端位于1/4跨时综合动力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9.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以地面线敷设为主,在进行线路设计时,需参考道路的相关技术条件以确定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技术参数及设计原则,同时需结合联络线、预留条件等确定特殊地段的设计原则。以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设计为例,介绍了线路平纵断面的曲线半径、坡度、坡长等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原则,以及曲线道岔的适用条件及技术要求;介绍了近远期规划设计中的经验。近远期规划设计应考虑增设联络线及远期线路延伸的需求,为线路平纵断面及曲线道岔预留条件,以避免既有工程遭废弃或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0.
崔景阁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102--105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出行频率的增加,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均提出缩小行车间隔、提高地铁运能的要求.减少发车时间间隔,加密行车间隔,必然要求提高列车的折返能力,也就是需要提高道岔侧向的容许通过速度.在对北京地铁部分既有线提高运能的研究中,对2种北京地铁常用的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侧向容许通过速度进行分析,在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给出最大侧向通过速度,提出工程应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为以后线路提高运能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