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32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为提高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针对具有多个换乘站、多个车场的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提出了多换乘站多车场协同运营、车辆路径与调度协调设计的思路.同时考虑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构建了响应型接驳公交多换乘站多车场地协同运行车辆路径与调度协调的二阶段模型,设计了多染色体遗传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混合需求下,与独立运营相比,协同运营模式的总费用降低了14.4%,运行时间减少了24.2%,发车次数减少了3次;增加小车型占50%时,独立运营和协同运营的系统总费用分别降低了7.3%和7.5%.  相似文献   
72.
建立了北京地铁某典型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换乘站内发生火灾时烟气发展和蔓延的动态过程,探讨了反映流动与发展特性的温度场、速度场、能见度等分布规律,进而为制定防排烟方案及疏散方案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地铁换乘站内发生火灾时,送排风系统可及时有效控制烟气的扩散,并且保证楼梯口向下的风速,阻止烟气向人员逃生路线扩散,有利于乘客逃生和火灾救援,烟气并未向另一车站蔓延,该车站如果发生火灾不会影响到另一站台的运营,说明车站的烟控系统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73.
刘志广  张金伟  段婉玲 《隧道建设》2016,36(12):1492-1499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线网日益密集,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线换乘站和规划线车站同时换乘的建设工程逐渐增多,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整合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解决车站换乘和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是设计重难点。以北京地铁金融街站为例,在借鉴既有地铁换乘站案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查调研和静态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引入客流动态仿真模拟评价既定车站方案。提出新建车站与既有线车站近远期2种换乘方案、远期对既有线换乘站改造方案、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74.
上海市轨道交通导向标志设置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向标志设置必要性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网络系统中换乘站将不断增多,其他交通工具与轨道交通相连接的交通枢纽也将逐步建成,车站地区与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连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必然形成一支庞大的集散人流。尤其在地下空间,由于它的封闭性而失去了参照物,使人极易迷失方向。导向标志系统的设置,则为人流辨别方向提供了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5.
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西安北大街站的换乘功能进行评价,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车站换乘形式选择不合理导致的客流冲击性过大并且车站换乘设施规划偏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两套解决方案,方案一采用站厅换乘的客流组织方案来缓解客流对换乘设施的冲击;方案二采用增加楼扶梯来缓解站台客流拥挤问题,并通过动态模拟方法验证改进方案的优化效果。根据北大街站的评价结论提出对其他类似换乘站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包括:同类型车站应至少保证3组楼扶梯;换乘量较大车站应尽量少采用岛侧换乘形式等。  相似文献   
76.
毛宇丰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1):103--104
问题29控制中心的规模应定为多大?答:《地铁设计规范》在起草时,曾经就地铁控制中心的建设规模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咨询过一些国外的专家。一般建议不宜超过4条线路,或监控管理的范围不宜超过100km。但具体建设规模还应考虑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总体规划、各线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2,(5):15-17
南京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工程线路北起一期工程秦淮路站,向南经利源路、清水亭西路、双龙大道、止于吉印大道站。线路长约8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5座,其中换乘站2座,  相似文献   
78.
以武汉轨道交通香港路站为例,开展换乘站客流流线优化研究。总结了运营后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流线优化方法,提出了具有适用性的流线优化流程和流线时间计算模型。针对客流流线中的冲突点,应用流程再造法得出流线优化方案,并通过流线走行时间计算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计算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流程和计算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同步实施换乘站建设成本、客流预测、财务状况的对照分析,阐述在有条件前提下适当增加部分换乘节点的一次性投资,以便改善换乘条件,对吸引客流、改善线路运营财务状况,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本期导语     
<正>在总结现有预测方法——基于集计与非集计的预测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枢纽管理的不同需求提出分时段预测、换乘量短时预测、分担率类比预测等预测方法,并应用于辽阳市客运枢纽换乘量的预测分析。从客运枢纽的建设阶段(已建成与未建成)、换乘预测方法构建的难易程度、基础资料准备过程等方面对各方法的适应性进行比较,扩展客运枢纽换乘量预测的研究思路。(吴文静,等:综合客运枢纽换乘量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