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61篇
综合类   92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郑宽新 《中国水运》2010,(3):131-132
笔者通过多年的相关工作,从水保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入手,介绍了编制的原则及重要内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2.
土的崩解是陡坡黄土分散的主要方式。压实度、含水量的变化可统一用土的有效空隙比反映崩解规律,通过对比得出,边坡上压实土的可蚀性可用崩解速率表征.在工程水土保持研究中可用崩解速率作为土的可蚀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3.
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节造成一定的危害,据此提出了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的目标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4.
路线水保生态优选对道路安全、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及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作用.介绍青海省湟(源)至西(海)公路二期工程水土保持优化路线设计,对相应路线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5.
王颖 《交通标准化》2011,(24):56-60
互通的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是互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对保障互通功能的发挥、延长互通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阳盂高速公路平定北互通实例,详细阐述山区互通式立体交叉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思路和做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6.
随着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中国海底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此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所欠缺。本文以厦门第二西通道工程为例,对海底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探讨。1工程概况厦门第二西通道工程是一条联系厦门市本岛与东部翔安区、西部海沧区进出岛的重要交通通道,路线全长9.030km,  相似文献   
27.
随着城市化进行的加快,房地产开发项目成为城市主要的水土流失源之一,水土保持监测不仅可以监督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可以评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以阳江盈信广场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房地产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敏感点,确定水土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制定项目监测内容和方法.为有序开展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
浅谈遥感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极大,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和难点。水土保持监测是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基础。目前我国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中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相关专题研究还甚为薄弱。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使用的设备仪器是自计雨量计、水准仪、马表、角规、测绳等普  相似文献   
29.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为。公路建设将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减少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对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公路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的限...  相似文献   
30.
本文简要介绍取、弃土场的设置原则和方法以及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