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138篇
综合类   233篇
水路运输   65篇
铁路运输   156篇
综合运输   2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3’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has grown in popularity worldwide. Despite this important shift in the provision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 there are clear gaps in knowledge about the impacts of P3 projects, especially on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s a whole. Not only should policy makers evaluate the emissions impacts from P3 projects, but they should also think about innovative models that address or charge for emissions into P3 contracts. This addition to P3 contracts could provide a new solution to the long-existing property right paradox: who owns (is responsible for)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ll the research gap by analyzing these innovative models. Using the road network of Fresno, California, as our case study, we offer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insights for policy makers. First, average peak emissions costs range from 1.37 cents per mile (the do-nothing case) to 1.20 cents per mile (profit-maximizing cases) per vehicle. Although emissions costs from the P3 projects are lowest for the profit-maximizing cases, the system-wide emissions costs of these cases are highest because of spillover effects. Second, charging project owners for the emissions costs of P3 projects is not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emissions or the total costs of travel, especially on a VMT basis. Instead, the public sector should implement emissions-included social cost-based price ceilings. When employing these limits, project owners could still be charged for the emissions costs. Finally, using total travel time as the only objective function for evaluating P3 projects can be misleading. Several P3 projects have shown better outcomes using total travel cost with the inclusion of emissions and fuel consumption costs, instead of using total travel time as the only objective function.  相似文献   
42.
基于非参数回归的快速路行程速度短期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市快速路上的检测器所采集的历史数据,经过数据筛选,剔除判别,小波滤噪平稳处理,聚类分析等过程,建立了交通状态演变系列的历史样本数据库。基于所构建的历史数据库,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状态向量、距离匹配原则,K近邻值等参量,构建了一种基于K近邻的非参数回归短时交通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路段行程速度的短时预测。最后,利用随机选取的历史数据系列对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算法的精度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很好地满足ITS应用系统对于交通预测数据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对基础设施建设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意义。运用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管理理论,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并且详细分析了从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到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公路建设投资所产生的直接、间接和诱导经济效益,其总和为公路建设投资的乘数效应,可分别用产出乘数、GDP乘数和就业乘数来测算。分析测算了我国近年来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估算结果表明,(1)公路建筑业对其他部门的波及影响程度大于各部门的平均影响水平;(2)拉动作用在1998年最为显著,自1999年开始,公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文章分析了现有道路运输企业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新的道路评价方法,为将来的道路运输管理和规划提供了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46.
作者考察了英国客运交通的发展情况,文章结合我国及广西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吸收和借鉴英国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加快道路运输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百色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最重要的基础功能。文章阐述了百色市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百色市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了百色市交通运输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融入和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9,39(11):1737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9.
结合核电设备的特性,论述核电设备道路运输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达到安全、及时、万无一失的运输目标,为我国掀起的新一轮核电建设高潮服务。  相似文献   
50.
防波堤箱筒型基础结构气浮拖运与负压下沉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港箱简型基础防波堤试验工程为例,介绍了防波堤箱简型基础新结构及基础结构气浮拖运和负压下沉的新工艺,实践证明:这种国内首次开发的新工艺,安全可靠,耗能少,操作简单,适用于淤泥质地质条件下的防波堤、导堤及护岸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