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10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转8A型货车转向架摇枕的基于有限元的疲劳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虚拟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转8A型货车转向架摇枕的强度并预测了转8A型摇枕的疲劳寿命及疲劳薄弱位置.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立转8A型摇枕的模型,将其引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中进行强度分析,将FEM分析结果与实测载荷谱结合,应用MSC/FATIGUE疲劳仿真软件,预测转8A摇枕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中国铁路代表团1998年5月参加于斯洛伐克召开的铁组技术问题第五专门委员会专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所取得的收获,并对今后搞好铁组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3.
104.
利用NUCARS和MEDYNA多体动力学数值仿真程序对新设计研制的200km/h高速客车转向架进行了多方案的动力学仿真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时需深入考虑的问题。分析了高速客车转向架动力学结构参数和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200km/h高速客车转向架可行的动力学悬挂参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5.
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数据,对车体和构架的振动加速度以及在半径为9 000m曲线上的稳态轮轴横向力进行仿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型,分别分析车轮的设计型面、磨耗型面和镟修型面与CHN60钢轨接触的3种不同高速列车的横向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车轮镟修型面和设计型面的轮轨状态下,高速列车的横向稳定性指标相当;而车轮踏面的磨耗会降低高速列车的横向稳定性.调整轨底坡虽然可以改善磨耗型面车轮高速列车的横向稳定性,但同时又会导致设计型面和镟修型面车轮高速列车的横向稳定性恶化;8辆编组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各车辆之间的横向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且随着速度的增大这种差异也不断扩大,其中头车和尾车的横向稳定性比较差;车速为300 km·h-1以上时磨耗功率和轮轨磨耗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06.
为便于研究轮轨接触的几何关系,将轮轨的直线上接触、曲线上接触和轮轮接触3种典型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归结为轮轨直线接触平行投影轮廓和轮轨曲线、轮轮接触旋转投影轮廓的二维接触问题.利用轮对的旋转体特性,分别推导出轮对在不同投影下其底部轮廓的计算公式,给出求解步骤以及适合轮轨三维接触计算的二维同步迭代流程.以S1002CN踏面轮对与60 kg·m-1钢轨的三维接触几何关系为例,仿真分析直线、300m半径曲线及轨道轮半径为900mm的滚动试验台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情况.结果表明:将轮轨接触点相对于轮对底部母线的偏转角作为计算参数,使得基于投影轮廓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方法简单、易用;直线及曲线线路上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关系相近,当轮对摇头角小于5~10 mrad时还可用轮轨二维几何关系近似;轮对大横移下的接触点偏转角,在一定的摇头角范围内可视为轮对摇头角的线性函数;二维同步迭代能有效实现复杂条件下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小横移条件下,轮轮三维接触即具有明显的接触点偏转角,仿真时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