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知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工艺知识进行了分类,得到工艺知识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工艺知识进行编码,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分类编码系统,可有效地解决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郑驻高速公路水损坏原因的调查,分析了道路水损坏产生的机理和原因.提出了高速公路防治路面水损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3.
孙丽 《汽车与配件》2003,(34):32-34
2002年欧洲柴油轿车销量战欧洲轿车总销量的比重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15%提高到40.3%,达580万辆,比1997年的300万辆几乎翻了一番(见图1表1)。各国政府关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欧洲柴油轿车市场的发展。近年  相似文献   
24.
应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8辆编组的CRH380B型高速列车通过有轨道缺陷存在的S形曲线时的安全性。分析工况为在缓和曲线区段、圆曲线区段和夹直线区段设置轨距突变、三角坑以及两者组合缺陷。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缺陷的类型及其所在的位置对高速列车通过曲线时的安全性有影响;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区段的轨距突变和三角坑缺陷幅值为5 mm时,高速列车以最高限速通过轨道缺陷位置时,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超限。  相似文献   
25.
在分析片石混凝土材料特性的基础上,用三维有限元软件COSMOS计算了片石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同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因素组合,运用SPSS软件拟合出适用于片石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6.
以CH4为放电气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ICP-PECVD)法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使用.FTIR、AFM、台阶仪对薄膜进行r表征,并对薄膜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光谱诊断(OES).研究了射频功率和基底在放电腔体中的佗置对薄膜表面粗糙度、沉积速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位置处薄膜粗糙度随着功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射频功率的升高,薄膜的硬度逐渐增大,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薄膜硬度和沉积速率都随着与线圈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光谱诊断结果显示,随着功率的升高,Iβ/Iα和CH的强度呈增大趋势.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薄膜生长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7.
快速路出入口设置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快速路出入口研究的必要性入手,重点分析了出入口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出入口设置的影响因素,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出入口设置的原则及设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针对某车型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前轮距加宽的要求,提出了改型设计的几种方案,并根据轮距和定位参数随轮跳变化的曲线趋势确定了最优方案.建立了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比静态平衡位置时定位参数的理论值与仿真值,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分析5种运动特性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前束角变化最为灵敏,从而可确定上下摆臂各加长40mm、转向器长度不变、转向拉杆每侧加长40mm的方案为最优.  相似文献   
29.
为准确预测某副车架疲劳寿命,对其进行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获得其结构应力分布,并确定副车架的疲劳损伤热点;试验场条件下测取副车架的应变载荷,通过频谱分析与低通滤波等计算副车架结构各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利用雨流计数法编制副车架载荷谱;利用局部应力应变法与Miner准则进行应力集中修正,完成副车架的疲劳寿命预估。估算得出该副车架试验场预期寿命为9 120 h。  相似文献   
30.
以某机车厂轮对生产线为对象进行了标准作业研究,通过对该生产线的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出影响生产线效率、阻碍生产流畅的瓶颈工序.在此基础上,应用工作研究和人机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瓶颈工序进行优化分析,包括改善作业方法、绘制标准要素表以及对现场物品进行合理定置,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并对改进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浪费,使得作业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