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21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车载终端通过GPS获取车辆定位信息,利用无线RF技术实现电子铅封,并通过GPRS网络与信息中心通信。该运行管理系统改变了以往电子铅封技术只具有路途防偷盗的功能弱点,实现了全过程、全时段、多功能的车辆监控,从而提高了油品运输质量和营运物流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试验测试系统(SPT)对新疆地区常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动态模量试验,从试验结果中可以得到,动态模量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动态模量随荷载频率的降低而减小;低温时相位角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中温时相位角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温时相位角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新疆地区常用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设计参数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3.
为更好地解决接驳共享单车供需不平衡问题,以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公共交通站点接驳单车使用特征,提出基于数据的共享单车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集共享单车使用数据,对其进行起终点解码,并根据解码后的经纬度与周边用地类型将公共交通站点分为5种典型站点类型;其次,提出以接驳活跃度、接驳距离以及用户使用忠诚度作为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指标;最后,以北京朝阳区的单车数据为例,分析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指标。结果显示,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接驳工具,居住类站点接驳共享单车使用高峰为6:30—9:30,其他类站点为7:30—9:30。共享单车接驳距离一般在2 km以内,但办公类站点接驳距离可达到3 km,且该站点的用户使用忠诚度最高。  相似文献   
24.
土质路基板式无砟轨道基床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砟轨道技术在高速铁路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使用温克勒(Winkler)模型对土质路基无砟轨道进行分析时,路基中动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基床反力系数的取值是决定线路结构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以遂渝线无砟轨道铁路为背景,通过室内大比例动力模型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下路基基床动态参数的分布特征。考虑到工程实用性,对板式无砟轨道基础板底面的动应力进行必要的简化,联合Odemark理论和弹性理论来计算路基动应力,所得计算值和实测值很接近。在动应力分布已知的前提下,将路基各土层假设为一维压缩模型,并确定合理的有限压缩层厚度,探讨将多土层体系转换为等效Winkler地基模型的方法,得到不同工况下路基的基床反力系数,经与实测值相比较,证实了此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依托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段改扩建工程管桩处治软土实例,通过在管桩不同深度、不同径向距离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对黄河冲积平原区管桩沉桩过程中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时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是影响桩基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率随深度增加呈线性减小规律,随水平距离增加呈指数形式衰减规律,其有效影响范围约为9倍桩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上升主要体现在桩体贯入的中前期,后期随沉桩速率减小到3 m/min时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6.
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末班车延误将严重影响乘坐末班车换乘乘客的正常出行。本文考虑乘客和运营两方面,以换乘成功乘客数量最大化和调整时刻表与计划时刻表偏离程度最小化为目标构建网络末班车时刻表调整模型,并采用ε-constraint法将模型转换为单目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从而可使用Cplex软件编程求解近似Pareto最优解。以北京地铁网络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分析表明,在随机延误情景下,本文提出的方法均能有效的提高换乘成功乘客数量。对近似Pareto最优解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调整时刻表与计划时刻表偏离程度的增加,换乘成功乘客数量会明显提高,但并不会导致末班车运行时间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7.
在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中,为提高再生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都需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其中水泥类稳定剂因较沥青类价格低廉、稳定效果显著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旧沥青路面材料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对旧路面结构铣刨料添加不同剂量的水泥并进行回弹模量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水泥处治旧沥青路面结构铣刨料填筑路床的最佳掺灰比。最后,通过对实际工程中路床弯沉值的测定,评价了水泥处治旧沥青路面材料填筑路床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8.
《中外公路》2021,41(4):64-69
为研究井周路面病害特性及路面平整度模型,对济南市经十东路、新泺大街、天辰路、雪山路总计600处检查井及井周路面展开病害调查,分析病害特性,测试经十东路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基于谐波叠加法构建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检查井及井周路面病害以检查井沉陷及路面裂缝类为主;井周路面病害区域半径一般为0.4~0.8 m;检查井沉陷量一般为0~10 mm,检查井上、下行处沉降差导致的坡度差一般为-1%~1%;经十东路上,常规路面平整度标准差、国际平整度指数、最大间隙值、行驶质量指数和路面功率谱密度分别为0.6 mm、1.02 m/km、3.0 mm、95.2和9.0×10~(-6)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优,平整度等级为A;而井周路面相应指标分别为6.2 mm、10.3 m/km、35.0 mm、4.5和41.0×10~(-6) 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差,路面平整度等级为B,井周路面平整度状况明显比常规路面差。  相似文献   
29.
对热再生混合料进行不同浓度盐溶液10次冻融循环试验,并采用4%盐溶液进行重复冻融循环试验,分析溶液浓度及冻融次数对热再生混合料空隙率和TSR(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同时,采用CT扫描手段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合料内部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次盐冻融循环后,0、2%、4%及6%浓度盐溶液条件下空隙率增加程度分别为2.9%、7.5%、13.0%和12.6%;冻融7次以后空隙率增大幅度明显变大,其TSR不断下降,这说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继续增加混合料内部沥青与集料的黏结作用受到破坏;固液交替产生的膨胀应力、温度应力及盐溶液对集料-沥青界面的共同破坏作用导致混合料内部孔隙发生变化,体积在0~20mm3范围内孔隙数目明显减少,而体积在20~40mm^3范围内的空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选用新疆常用的2种普通基质沥青和2种改性沥青,采用美国Superpave沥青结合料评价方法,确定4种沥青的PG性能等级,分析了4种沥青PG分级指标的差异性。并结合Superpave沥青胶结料规范及新疆地区路面设计中高低温要求,对新疆常用石油沥青进行PG分级,并提出了新疆地区沥青材料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