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6篇
  免费   1705篇
公路运输   10321篇
综合类   4617篇
水路运输   806篇
铁路运输   7447篇
综合运输   2650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745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893篇
  2014年   1376篇
  2013年   1426篇
  2012年   1453篇
  2011年   1711篇
  2010年   1572篇
  2009年   1631篇
  2008年   1605篇
  2007年   1392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1009篇
  2004年   997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帆路站深基坑降水施工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NX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并对基坑降水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勺"曲线型;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布形态上符合沉降槽曲线,各沉降值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树模型风险评估法构建简单方便,对于复杂系统,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王阅章 《公路》2022,67(1):363-369
为研究超前小导管不同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提高软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以城开高速鸡鸣隧道K61+168~K61+209段为依托工程,重点研究了不同超前小导管管径、外插角、环向间距对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管身最大弯矩以及拱顶拱腰沉降影响的变化规律,并基于RODBC包和Pearson检验,利用R软件对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管径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减幅4.4%,拱顶、拱腰沉降变化幅度分别为-4.09%、-2.5%,管身最大弯矩增幅133.3%;当外插角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减幅7.8%,拱顶、拱腰沉降变化幅度分别为-25.89%、-22.98%,管身最大弯矩增幅121.1%;当环向间距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增幅11.14%。通过相关性研究可知外插角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密切,环向间距的影响次之,管径的影响最小。因此,利用超前小导管对软岩隧道支护时,应综合考虑各个参数,找到最安全经济的支护参数,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彭波 《北方交通》2022,(2):80-84
针对大断面双层隧道结构力学复杂的特点,为了掌握其在运营期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对建立的三维隧道模型进行研究.对不同时刻的位移云图、位移进程曲线、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位移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车道、衬砌、围岩;位移响应在达到峰值后开始衰减直到荷载作用周期结束,并产生位移残余;加速度响应随着隧道轴线方向距离的增加而不断衰减,仅在出口段有所增加.通过车载作用下超大断面双层隧道的模拟,研究其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可为运营期衬砌结构健康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基于实体工程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后的摩擦系数衰减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车道类型、行车方向、平曲线半径对应的摩擦系数衰减值差异不显著;不同纵坡对应的摩擦系数衰减值差异显著;摩擦系数初始值与24个月后的衰减值大致呈正相关,但线性相关系数较小;采用摩擦系数衰减值的平均值95%单侧置信区间上限+使用期的要求值,确定的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后摩擦系数初始值应不小于69 BPN。  相似文献   
25.
目前,针对具有多个原位地应力测试钻孔的隧址区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往往一次性将全部实测值用以计算值的回归反分析,没有考虑到隧道纵向长度远超其他方向且钻孔分布较远的特点,单个钻孔表征的临近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或反演精度被其余钻孔实测值“拉低”,导致整体反演结果容易陷入局部优解。依托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叙毕铁路斑竹林隧道、沿江高速火山隧道、木寨岭公路隧道等工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寻优准则,分析了隧址区仅有单个钻孔反演精度较高的原因,提出了对具有多个钻孔的隧址区分段并分别进行单钻孔回归反演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木寨岭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分段单孔反演较多孔反演进一步提高了反演精度;地应力的分布在断层前后呈现出先急剧增大后急剧减小的特征;除自重应力与埋深存在一定关联外,两项水平主应力随断层间距或厚度的增大突变性加剧;断层之间间距、断层倾角、断层厚度均是影响地应力方向偏转大小的重要因素,断层之间间距或断层倾角越小、断层越厚,地应力方向偏转越显著。  相似文献   
26.
我国盾构隧道广泛使用凝结时间较长的单液浆,但由于注入后不能及时凝结常常引发管片上浮、浆液流失等工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时浆”的概念。通过在单液硬性浆中添加氯化铝溶液与水玻璃,基于浆液的胶结时间、流动度、28 d强度等指标研究了“定时浆”的配方。结果表明: 1)通过先加入氯化铝溶液再加入水玻璃的方法,可以实现浆液“定时”凝结; 2)在硬性浆中掺加0.50%~0.75%的氯化铝溶液、1.00%~1.25%的水玻璃,可以达到良好的定时效果; 3)通过简单的注浆设备改造可以形成“双液单注”的定时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27.
为提高隧道工程建设质量,针对国内明挖隧道装配式结构发展不成熟问题,以新森大道隧道为依托对超大断面明挖隧道装配式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展开研究,同时建立适用于公路、市政超大断面隧道装配式明挖结构体系,即“全预制”“仰拱现浇+上部预制”,并提出结构构造厚度建议值及多道防水构造方案。通过分析总结和数值模拟得出: 1)“仰拱现浇+上部预制”4分割方案在回填工序下的结构力学响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位移以及连接部位接头的张开角等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备一定安全储备; 2)结合依托工程,提出一种适应于超大断面明挖隧道装配式结构的“边墙安装—仰拱现浇—拱顶拼装—细部作业—覆土回填”的施工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川藏铁路温度与气压条件变化对动车组隧道气动阻力的影响,通过调研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各站点气象数据,建立了川藏铁路特殊高原气象条件下动车组列车隧道气动阻力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川藏铁路沿线气压与温度变化对动车组隧道气动阻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动车组列车的隧道气动阻力与线路环境的气压、温度密切相关;环境气压越低,隧道气动阻力越小,环境温度越低,隧道气动阻力越大;与平原地区的气象环境相比,川藏铁路沿线气压变化对动车组列车隧道运行阻力的影响能达到30%左右,温度变化对动车组隧道运行阻力的影响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29.
彭传阳  陈强  方宗平  汪波  陈粟 《隧道建设》2022,42(10):1772-1779
为解决公路隧道中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时如何选择合适锚具及其最佳限位距离的问题,选用A、B、C 3类常见矿用锚具,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以及现场试验的方法,探究3类锚具锚固效果及与之对应的最佳限位距离。结果表明: 1)预应力损失与限位距离存在慢速下降、快速下降和稳定损失3个阶段,拐点x2为锚具的理论最佳限位距离; 2)根据锚具结构、相同限位距离下预应力损失情况和锚具张拉前后的回缩长度综合得出,在相同的条件下,B型锚具的锚固效果优于A型和C型; 3)锚具的实际最佳限位距离应低于理论最佳限位距离和锚索张拉前夹片平均外露长度,则对于最佳限位距离A型锚具为12.0 mm,B型锚具为10.0 mm,C型锚具为13.0 mm。  相似文献   
30.
陈伟乐  金文良  夏丰勇 《公路》2022,(6):202-211
跨海隧道出入口光线亮度差异是导致其洞口发生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深圳至中山跨江隧道实例,采用设置减光棚的方式建立隧道洞口亮度过渡段,以降低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率。主要拟选用格栅减光棚和封闭式“透光板”减光棚两种形式,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效能分析,对两种不同的形式做出了方案比选,然后结合相应路面阳光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总结出透光板减光棚具有更优秀的减光效益,更符合跨海隧道进出口的减光要求,最后根据透光板减光棚的缺陷提出一些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深海隧道出入口减光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