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4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21.
22.
为了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解决残疾人的出行问题,应推广无障碍出租汽车服务.文章中首先简要介绍了无障碍出租汽车的定义特征,同时对我国的无障碍出租汽车提出了设计要求.接着,从目前我国出租汽车行业本身的现状和无障碍出租汽车的市场需求两方面说明无障碍出租汽车在我国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适应我国的国情,准确地定位无障碍出租汽车在发展初期的服务范围和性质,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给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3.
交通拥挤在大中城市中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问题.在城市中的特定时段和特定路段对特定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新加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也证明了未来在城市中采取这一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文章应用了博弈论有关原理对收取交通拥挤费做出合理的解释,并界定出理想的相关费率,进而可以实现城市交通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4.
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衔接路段及其衔接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是城市快速路交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交叉口排队和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U-turn设计对交叉口车辆延误和饱和度等运行效益指标的影响,以及U-turn在改善交叉口交通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以“变交叉为交织或避免交叉和交织”为目标,分析了高架道路下匝道不同接地类型与不同U—turn形式的最佳结合方法;以交叉口延误与左转交通流路段延误加权最小为目标的最佳U-turn选择模型,给出了高架路下匝道交叉口和路段两种U-turn的设计方法。最后,以上海市某高架道路下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实施U-turn设计后,可以显著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最大降幅达29%:交叉口的车均延误最大降低60%,交叉口服务水平由D级上升到C级。  相似文献   
25.
城市区域交通拥堵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地评价城市交通运行状态,为交通控制提供决策支持,是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旨在通过建立城市区域交通优化仿真模型,从模型构成、参数标定、指标评价等方面对城市区域交通进行分析.最后以上海市五角场核心区域为例,在交通仿真软件Synchro中对五角场核心区域道路网进行模型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对于城市区域交通优化改善评价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对普通T型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进行研究,在考虑T部交通流性质的基础上得到特殊T型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以此减少特殊T型交叉口的人、车冲突,从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27.
根据信号交叉口理论,在以往信号延误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公交车辆平均载客数远大于社会车辆平均载客数,以交叉口人总延误最小为系统优化目标,分析并推导了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优化模型.运用该优化方法能够明显降低交叉口的人均延误,有效保证公交车的准时性,是减少公交车延误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为进一步研究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方法和建立交通信号控制参数优化的性能指标函数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8.
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整合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口匝道接地点离交叉口距离过近时,为避免衔接交叉口的拥堵易回溢至快速路主线,提出一种基于CTM的出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的整合控制模型.在出口匝道存在超长排队时,实行相位绿灯延长或绿灯提前激活策略;在出口匝道不存在超长排队时,以出口匝道及衔接信号控制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实时动态优化衔接交叉口的周期和绿信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控制模型,衔接交叉口的车均延误虽然增加了1.74 s,但可以将排队长度从大于200 m降低至160 m以内,从而可以保证出口匝道衔接区域和快速路主线的畅通,因此,控制策略及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9.
30.
网约车逐渐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由于网约车出行特征与其他交通方式显著不同,其环境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为揭示网约车的排放特征,基于成都市网约车GPS轨迹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得到网约车在各轨迹段的平均速度、行驶里程等参数,然后应用机动车排放模型COPERT实现对研究区域内网约车CO、HC、NOx和CO2排放的量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6年11月18日成都市研究区域内网约车CO、NOx、HC、CO2的排放量分别为151,41.5,8.93,125497.6 kg;网约车排放的高峰时段发生在 9:00-10:00、14:00-15:00 和 17:00-18:00;网约车高排放区域主要分布于二环高架路、二环路、蜀都大道附近,其中部分路段交叉口的排放最为突出;区域平均速度可显著影响该区域网约车平均排放因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针对网约车高排放时段和地区,采取交通需求管理及车辆限速控制等治理手段,以减少中心城区的交通排放。研究成果可为网约车环境影响评估提供科学方法,为城市网约车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