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89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80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251.
为解决限制速度值确定不合理、限速方式不适用以及限速区间长度设置不恰当等问题, 对驾驶人行驶体验以及限速管理可信度的负面影响, 优化了高速公路限速区间最小长度、限制速度值、限速区间划分的确定方法, 进而提出了以安全车速与通行效率为依据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优化与评价模型。依据驾驶人视认距离、限速标志设置前置距离和驾驶人心理稳定距离, 标定计算模型中的限速区间最小长度。以行驶速度是否易发生突变为标准, 采用不定长法将不同路段划分为6种组合类型, 建立基于不同组合路段的限速预测模型。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中基于划分和层次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限速区间最小长度和交通延误最小2个方面为目标进行优化限速区间的划分。同时, 选取交通冲突率作为表征交通安全的指标, 选取交通延误时间作为表征交通效率的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指标来验证限速区间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为对象应用VISSIM开展限速优化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优化后安全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降低了约29.49%, 效率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提高了约21.90%, 优化后的高速公路整体安全性以及通行效率均得到提高。所提出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确定方法以速度突变为基准, 结合路段的属性及指标特点, 能够优化限速区间长度的制定和区间的划分。   相似文献   
252.
汽车异响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驾乘体验,文章从一个车门钣金异响的实例入手,对其异响来源,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及验证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主要探讨了钣金间隙中电泳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异响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振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从材料机理上做出了解释。最终通过烘烤温度和时间的提升,提高了电泳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彻底消除了此类异响。文章提出的异响分析方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53.
一年一部经典,一年一次盛宴.由中远集团、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中国远洋航务>杂志社、美国商务日报共同主办的"国际海运年会2010"于11月10日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球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钢铁,矿石、融资部门、投资银行、基金,证券等相关行业逾千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参会人数创历届新高.与以往六届年会相比,本届年会更具国际视野,探讨的话题更具广度与深度,成为全球海运界在经济企稳回暖背景下,进一步启迪思维、凝聚力量、共同应对复苏中的机遇与挑战的高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54.
无轴轮缘推进器将永磁电机与螺旋桨集成一体,螺旋桨旋转时对电机电磁损耗与流场换热特性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各部分的温度分布。采用有限元法(FEM)计算推进电机的电磁损耗,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建立流体场和温度场仿真模型,对推进器的电磁-流-热耦合问题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流热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螺旋桨转速与集成电机的损耗关系,并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进速系数、不同转速、不同间隙下推进器电磁损耗及流体场对推进器散热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外域水流对推进器的温升影响较小,当间隙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散热减缓;推进器螺旋桨转速与集成电机电磁损耗存在幂次方关系;推进器主要靠间隙流体的流动带走热量,间隙大小会影响推进器散热,应合理选择推进器间隙尺寸。  相似文献   
255.
为进一步优化路基填料选择,确保施工后铁路路基力学强度达到规范要求,通过路基现场每层填筑压实过程中同步检测地基系数K30及相对应的压实系数、含水率建立K30与压实系数、含水率的关系。取现场土样在相同压实系数、含水率条件下成型室内试件,然后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其回弹模量,从而建立地基系数K30与室内回弹模量的经验公式,并基于规范中现场路基填料标准提出室内控制指标。结果表明:含水率相同时,压实系数每增加1%,K30增加12.3 MPa/m;压实系数一定时,含水率每增加1%,K30减小18.6 MPa/m。室内回弹模量与现场地基系数K30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高于0.95,压实系数每增加1%,室内回弹模量增加约12%,含水率增加1%,室内回弹模量减小约13.4%;以室内回弹模量53 MPa对应现场K30为90 MPa/m,可作为填料选择的室内力学指标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56.
刘航 《水运工程》2017,(9):206-208
绞吸挖泥船在风浪较大的环境施工时,风浪对绞吸挖泥船施工影响较大,严重时会造成钢桩断裂等安全事故。目前的主要措施是根据气象情况及时避风,但波浪对绞吸挖泥船施工的影响一直没有办法定量评估。采用AQWA软件对波浪力进行计算,再把作用力传递到船体和钢桩上,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钢桩的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电天牛"系列绞吸挖泥船在波高为1 m,波的频率为0.167 Hz的波浪条件下能正常施工,但钢桩在此波浪条件下的受力接近安全许用应力,因此当波高或周期再增大时,应考虑停止施工。  相似文献   
257.
内轴箱转向架由于轴箱悬挂内置大幅度降低了车体的抗侧滚刚度,影响其运行性能。为提高其抗倾覆性能,内轴箱转向架通常采取安装抗侧滚扭杆和提高一系悬挂垂向刚度的措施。文章提出了一种抗倾覆装置,以提高内轴箱悬挂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抗倾覆稳定性。该装置由2条互不连通的回路组成,安装在轮对轴箱和构架之间。在分析抗倾覆装置的基本原理、刚度特性和车辆动力学模型之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联合AMESim和SIMPACK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得到车辆在不同速度条件下通过大半径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和动态包络线。结果表明,采用抗倾覆装置可以在保证车辆运行稳定性的条件下大幅提高车体的抗侧滚能力,在车辆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等安全性指标方面有着更优异的表现,同时有着较小的动态包络线。  相似文献   
258.
基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进行各向异性深埋隧洞渗流场解析研究。由稳定渗流场基本微分方程结合深埋隧道渗流场边界条件,利用坐标变换法将地层从各向异性转换为等效各向同性,运用保角变换将渗流方程转化为Laplace方程;将围岩渗流区域进行分区计算,得到围岩的渗流量计算公式;考虑衬砌为各向同性渗流,根据围岩与衬砌分界面上的渗流量相等得到衬砌外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注浆圈及其对衬砌外水压分布的作用,得到了带注浆圈隧道衬砌水头和渗流量的解析解;通过与各向同性解析解和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分析围岩水平与竖向渗透系数、注浆圈参数、衬砌参数、作用水头高度和隧道半径等因素对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并考虑了各向异性渗流情况下衬砌外水压力与隧道渗流量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59.
在橡胶改性沥青中掺入多聚磷酸,以期提高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性质。研究了多聚磷酸掺量对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高温储存稳定性、黏附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多聚磷酸—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多聚磷酸掺量的增加,橡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弹性恢复能力、黏度逐渐增加,针入度、延度逐渐减小,高温储存稳定性得到提高,增强了橡胶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提升了橡胶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多聚磷酸的掺入提高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水稳定性及耐久性能,但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有一定负面影响。多聚磷酸促使沥青向凝胶结构体系转变,能有效延缓橡胶粉在沥青中的离析,提高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同时提升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260.
航辑 《航海》2023,(5):4-5
<正>2023年8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体建造,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实现新突破。“海洋石油122”由船体和甲板上的功能模块组成,最大直径约90 m,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空船总重37 000 t,最大排水量达10万t,最大储油量达6万t,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建成后,它将通过12根长达2 570 m的系泊缆绳牵引,屹立在水深324 m的大海上工作,犹如一朵盛开的“海葵花”,每天处理约5 600 t原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