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潘登 《时代汽车》2013,(9):44-44
23日,随着汽车文化节盛大启幕,2013中国(大同)国际汽车文化摄影大赛暨“大美大同”新闻摄影采风活动也同步展开,来自17家国家级主流媒体和网站的新闻记者,开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汽车文化节首日的各种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32.
车辆减速策略与跟驰车距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了车辆减速运动规律,提出反映人们期望和行为特点的基于双曲函数的车辆减速策略,进而建立计算安全跟驰车距的数学模型,并按照国际载运工具和我国上海磁浮列车的运行舒适性评价标准,对200 km/h跟驰速度条件下安全车距的计算式进行了仿真试验与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多片梁组成的简支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片梁组成的装配式简支梁桥的特点,横向梁之间采用铰接,车辆模拟为九自由度整车模型,桥面不平顺激励采用三角级数叠加法模拟,建立了该类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结合模态叠加法和Newmark逐步积分法求解系统方程,研究了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多片简支梁桥的振动响应及冲击系数.以某一实际工程桥梁为背景,分析了该桥在单车荷载作用时,不同行车速度、不同路面等级以及不同横向作用位置下的振动响应及冲击系数;研究了车辆自振频率的变化对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梁冲击系数比中梁大,路面等级是影响汽车活载冲击系数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用环的概念来描述平面图形,用链表来连接环上各点的数据,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巧妙地利用向量之间的各种关系,以特征值为突破口,求出了平面上任意两个几何图形之间交,并,差的运算.通过实例编程,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5.
36.
岳谭  潘登 《时代汽车》2013,(11):70-75
国庆逢盛会,佳节迎嘉宾。第三届中国一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正值“十一黄金周”假期。作为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首届展会,展出规模,参展车型、数量都有巨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7.
汽车文化节期间,每天15时30分至22时,“五省市1:8燃油动力越野车邀请赛”和专业场地表演在南城墙西耳城内为观众奉献了充满速度与激情的竞赛角逐。  相似文献   
38.
模特表演,是大同国际汽车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在去年合作的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将大同作为“中国国际汽车模特大赛(西北赛区)”的永久举办地。这不仅意味着大同国际汽车文化节的模特表演水平更高,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当然,广大观众会因此而收获更加炫丽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39.
为了分析软硬相接岩层分布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基础上,考虑0°, 30°,45°,60°, 75°, 90°共6种结构面倾角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挖卸荷作用下,软硬相接围岩的不协调变形非常明显,其中,在结构面倾角为0°时,软硬相接处上盘软岩比下盘硬岩水平方向变形大23.84 mm,在倾角为75°时,上盘软岩比下盘硬岩竖直方向变形大21.84 mm;围岩塑性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软岩中和软硬相接结构面上,随结构面倾角的增加,围岩塑性区逐渐向左偏转,并且塑性区沿结构面呈贯通趋势发展;隧道围岩软硬相接结构面上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并且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大,结构面与围岩相交处应力集中区范围也逐渐增大;当结构面倾角为0°时,结构面与上盘围岩相交处应力水平较高,为0.91;当结构面倾角为75°时,拱顶和左边墙中部应力水平较高,分别为0.82和0.83。总体而言,软硬相接岩层分布对隧道围岩的不协调变形、应力集中和塑性区分布影响明显,在结构面倾角为0°和75°时尤为显著,在围岩支护和监测方面应该给予重视,重点加强围岩软弱岩层和结构面相交处的支护。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对节理岩体的加固效果、加固机理及最优碳纤维掺量值,在超细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灰等修复材料中,考虑0、0.25%、0.50%、0.75%、1.00%这5种不同的碳纤维掺量,对加固前、后节理岩样分别进行了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前、后节理岩样的剪切力-剪切位移曲线变化特征明显,由无峰值强度曲线转变为有峰值强度曲线,并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阶段和残余强度阶段;碳纤维掺量(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00%时,节理岩样的峰值抗剪强度、残余抗剪强度在5种法向应力下分别提高13.0%~54.1%和0.61%~44.7%,剪切刚度增大32.4%~216.8%,黏聚力和摩擦角分别增大127.3%~266.5%和4.3%~20.4%;当碳纤维掺量为0.75%左右时,节理岩样加固后抗剪性能的综合增强效果最为明显;结合节理面形貌特征和加固后剪切破坏面特征分析发现,水泥浆复合材料对节理面具有较好的充填作用和胶结作用;在水泥基材中掺入碳纤维时,一方面类似于“加筋”材料,可在纯水泥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浆体的强度和整体性,限制节理面剪切过程中微裂纹的开展,另一方面碳纤维对受剪浆体提供了较好的“锚固”作用,进一步增加浆体与节理面的粘结性能,使得浆体本身、浆体与节理面之间胶结面的抗剪性能明显增强,从而显著提升加固后节理岩体的综合抗剪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