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港口管理法规,是1954年元月21日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条例》。该项法规执行了34年,已于1988年6月18日宣布废止。 《中国港口法》的起草制订工作,始于70年代末。文通部有关司局、中国港口协会以及有关港口的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但终因有关领导对港口管理体制模式,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里机构多变,而未能尽快出台。 下面谈谈个人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模式的看法。 (一) 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回顾 1954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港务局既是政府主管港口管理工作的行政当局,又是经营码头装卸、仓储等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学习苏联港口管理的体制模式,明确港务局是“政企合一”的性质,是“企业性质的管理局”。其后,曾一度实行过“大港管小港”和“  相似文献   
32.
总结了“长江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课题的科研成果,介绍其技术水平及项目推广取得的效益,重点阐述了推船,驳船及船队所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3.
台湾已营运的捷运系统是台北捷运和高雄捷运,根据实际参与防噪设计及改善经验,说明台北捷运及高雄捷运的噪声防治措施,探讨了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系统防噪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决现有无信号交叉口支路通行能力模型的假设过于理想化与计算误差偏大的问题,针对无信号交叉口常见1车道与2车道支路的各种车道功能划分,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与主路车头时距服从M3分布,分析了无信号交叉口支路大小车型构成混合车队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建立了各种支路功能划分车道的通行能力模型;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简化以加强实用性。研究表明:当主路车流量为600~1 000 veh/h时,该模型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35.
阐述了铁路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及电子商务促进铁路客货营肖的作用,论述了铁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铁路建立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6.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交通需求.运用交通经济学、金融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基于WebGIS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地下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管理问题,基于对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风险的分析,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并考虑近接影响提出了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及适用于地下工程的风险接受准则.结合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开发了基于WebGIS的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时采集监测数据、专家评价和门禁系统等信息以及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警,并及时给出风险的应对措施.工程应用及监测数据表明:该系统切实降低了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有效预防或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39.
铁路通信的光纤光缆容量较小,已有能适用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本文论述了铁路光纤通信新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0.
不中断交通实施铰接板桥加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铰接析铰缝破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不中断交通实施铰接板桥加固的方案,其中包括剪力钢筋法和横向预应力法,并给出剪力钢筋法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