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65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通过对现场的勘察以及裂缝状况研究与分析,得出了预应力混凝土T梁早期竖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的干缩不均匀;裂缝的"摸箍作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混凝土保温保湿不足。进一步做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温度应力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经裂缝指数分析,裂缝水平为表面裂缝,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曲线连续刚构桥的空间特性及收缩徐变对其产生的影响,文章以某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桥梁通用软件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大跨PC曲线连续刚构桥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主梁自重、预应力、混凝土徐变对主梁内力、关键截面应力及主梁空间变形的影响,同时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为长期效应,计算了随着服役期的增长收缩徐变对曲线连续刚构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曲线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针对公路运输特大、超重型工业设备日趋频繁的现实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支点零弯矩的主动控制简支—连续体系临时加固技术加以解决.该技术在原桥板(梁)下沿纵向布置八字撑将简支体系转化为连续板(梁),在八字撑顶面安装可主动控制顶升力的千斤顶承载系统;运用恒载、活载与千斤顶反力产生的内力叠加后在连续梁支点处弯矩为零的原理,实现在重载通行过程中的主动控制,从而避免了处理支点负弯矩的技术难题;分析超重车通行过程中加固体系内力分布规律,推出了车辆行驶位置与千斤顶顶升力之间的关系,据此控制支点负弯矩.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保证超重车安全、经济地通行,且具有施工快速、对正常交通无干扰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回避了同类技术的两大固有缺陷——支点负弯矩难以处理与承载力提高幅度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决现有的斜拉桥索力测量方法在精度、可靠性、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首次提出了一种由实测索形直接估计索力的新方法,简称索形法。采用在斜拉索上任意截取的拉索节段构建了悬链线力学模型,基于悬链线公式,首次推导了由实测索形点集精确估计拉索张力的计算公式。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被研究用于快速捕获斜拉索索形,开发了基于扫描点云自动化精确提取拉索中心线的算法。以在建的水土嘉陵江大桥为试验对象,详细分析了三维扫描测量误差、拉索截面弯曲刚度及边界条件和拉索局部弯曲变形、拉索振动等索形偏差因素及其对索力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知拉索直径条件下,三维扫描实测索形误差为0.000 4~0.001 5 m之间,测量误差引起的索力计算误差在0.2%以内;拉索弯曲刚度与锚固边界条件引起的索形与标准悬链线形的偏差较小,对索力计算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拉索自振振幅小于R/4时,三维扫描仍能精确测量拉索的索形;在多种索形偏差的叠加下,所提出的索力计算方法能够实现数值计算的最优估计。对比索形法和被精确标定的千斤顶的测试结果表明,索形法的索力测量值与千斤顶测量值吻合,最大偏差为0.9%,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索力测量精度;与频率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8倍,并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风险低、测量结果可靠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5.
拱上恒载调整的石拱桥加固改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原理分析,恒载调整内容、幅度和调整工序的介绍,提出了基于拱上恒载调整的石拱桥加固改造技术。加固前后桥梁实测拱轴线变化及加固前后的理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加固改造技术实用、可靠,可望为我国同类桥梁的加固改造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6.
针对简支变连续T梁桥负弯矩区段开裂等问题,提出了负弯矩区段改进设计,通过模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新、旧构造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钢束张拉力及支承形式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构造施工难度降低,与传统构造预应力损失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工况下的应力响应差别不大,新构造应力储备更占优势;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变化对结构应力储备影响较大;双支座的"削峰作用"可使结构整体受力优于单支座的试验梁,但双支座出现脱空对结构受力不利。研究成果可为简支变连续T梁桥负弯矩区段构造改进技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7.
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原理分析,恒载调整内容、幅度和调整工序的介绍,提出了基于拱上恒载调整的石拱桥加固改造技术.加固前后桥梁实测拱轴线变化及加固前后的理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加固改造技术实用、可靠,可望为我国同类桥梁的加固改造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8.
陈军  任伟  杨俊  邹杨  周建庭  张洪 《公路》2022,(4):207-214
为探究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梁端面局部承压效应,在总结境内外相关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结合段钢梁端面承压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试件在最终破坏形态上表现为结合段混凝土与钢结构脱离,正面钢板端部下方破坏时混凝土大块剥落且裂缝呈“八”字型分布,侧面钢板靠近钢板端面呈斜裂缝且裂缝沿着底面发展,符合局部承压破坏特征;根据试验所得荷载~滑移曲线可将加载过程分为线弹性阶段、裂缝发展阶段、屈服阶段,从开始加载到试件破坏,试件裂缝发展的同时伴随着钢梁与混凝土脱离,滑移量的增加,试件刚度的降低;试件极限滑移超过10 mm,呈现延性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梁段整体沿加载方向均为压应力,但内部钢梁端面接触区域的混凝土处于更加理想的三向约束状态,其极限压应力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均远大于混凝土表面钢梁端面压应力;换算至钢梁端面极限平均压应力可以达52.9 MPa,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针对拱桥加固的二次受力特性,分析了加固后拱圈组合截面内力分配情况;运用荷载置换率和加固层利用率分别对原拱圈和加固层拱圈进行分析,完成加固效果评价。依托实际工程,进行有限元分析,证实了基于组合截面分析的拱桥加固效果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直观性,对于同类型桥梁的加固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讨论了粒子群算法(PSO)的应用,并基于PSO算法结合重庆干溪沟1号特大斜拉桥的带减振器的斜拉索做参数识别。研究表明:若拉索多阶振动频率能够被获得,则通过PSO算法得到的T,EI,K,εL等拉索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