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17篇
  免费   1853篇
公路运输   20470篇
综合类   14523篇
水路运输   10383篇
铁路运输   7967篇
综合运输   3427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794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1382篇
  2020年   1104篇
  2019年   1118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65篇
  2015年   1360篇
  2014年   3140篇
  2013年   2554篇
  2012年   2882篇
  2011年   3363篇
  2010年   3667篇
  2009年   4204篇
  2008年   4480篇
  2007年   3606篇
  2006年   2821篇
  2005年   2889篇
  2004年   2644篇
  2003年   2145篇
  2002年   1540篇
  2001年   1711篇
  2000年   1053篇
  1999年   708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586篇
  1995年   660篇
  1994年   483篇
  1993年   434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42.
2021年12月6日,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评选结果揭晓,中国船级社(CCS)参建的国华东台国家优质工程奖是工程建设行业设立最早、规格要求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是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励。四期(H2)300MW海上风电工程荣获该年度第二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相似文献   
43.
我国每年因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淤泥,传统的堆砌抛填处理方式,不仅侵占土地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加入固化剂将废弃淤泥转化为可用于填筑的工程材料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处理方式。但常用的淤泥固化剂水稳定性差,对高含水率淤泥固化效果不佳,无法广泛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贯入度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等一系列试验,对几种常用的固化剂掺合料进行筛选,从而制作了一种对高含水率淤泥具有快速固化效果的固化剂并确定了其最优掺量。对固化淤泥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该固化剂性能优异,养护七天后,固化土的CBR值和强度均符合工程规范要求。结合电镜扫描图,分析固化淤泥的微观特征,发现该固化剂的固化效果来源于钙化聚酸的水化形成的链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与淤泥颗粒以及矿物离子发生的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44.
受地质构造及地层沉积影响,实际地层分布并非完全水平。以软土下卧倾斜硬层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坑土体非对称有限元模型,开展倾斜硬层斜面倾角、斜面与支挡结构距离对基坑变形及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斜面倾角、斜面与支挡结构距离对基坑变形规律及安全系数存在显著影响。2)倾斜硬层造成基坑两侧软土不对称分布。土层厚度越小支挡结构受到的约束作用越大,该侧坑底隆起量、支挡结构变形、坑外地面沉降都小于土层厚度大的一侧。  相似文献   
45.
京杭运河穿黄工程场地覆盖层深厚,上跨方案的渡槽水位与两岸地面高差达30 m以上。针对渡槽两端的高水头船闸多级分散错层式省水池,提出了墙背高填式、墙背低填式两种闸池布置方案。利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平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闸池沉降、闸室底板弯矩在施工期、使用期的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高填土对闸室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在天然地基条件下,两种布置方案闸池沉降均较大,墙背高填土下曳力、边载产生底板负弯矩,基本上抵消了土压力产生的正弯矩,导致两种方案底板弯矩差异不大,且始终由负弯矩控制。2)地基处理方法是减小闸池沉降、改善闸室受力条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3)闸室、墙背填土的多桩型组合处理法和基坑外填土的排水固结预压法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46.
针对高原环境中驾驶人风格、生理变化与危险路段特征之间的潜在关联,提出一种基于驾驶状态的危险路段识别方法,辨识和分析不同风格驾驶人具有潜在风险的路段,并提出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实车实验采集驾驶人行为及生理指标数据,使用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得出驾驶风格类型,并依据行为特征对驾驶风格进行差异性 分析;其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搭建危险状态识别模型,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点位对应实现危险路段辨识,并基于驾驶风格差异,从驾驶人感知、操纵与生理角度对危险路段进行致因分析;最后,将生理与道路线形作为优化参考,以车速建议为着力点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按照生理舒适域确定车速建议区间。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行为特点分为谨慎、稳健和激进型,3类驾驶人在上行和下行途中的危险路段多为具有弯坡特征的组合型路段;海拔提升可加速危险驾驶状态的出现,各类驾驶人在上行时的紧张状态多源于弯坡组合值和转角值的增长,激进型驾驶人在坡度大于6%的直纵坡路段时亦会开始高度紧张;下行时,谨慎与激进型驾驶人在直纵坡坡度大于3%时易出现危险状态,激进型驾驶人在转角值大于80°且弯坡组合值大于50时亦存在驾驶风险。研究成果可满足高原公路人因事故预防的需求,为线形设计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55-362
通过多年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明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1)从全方位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工业化建造理念的角度,提出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并结合明挖装配式结构的特点提出主要设计内容; 2)针对装配式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结构体系的确定、基坑工程和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接头选型、结构拆分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基坑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涵盖支护选型、基坑宽度的确定、桩墙+内支撑体系技术设计要点、基坑回填技术设计要点等,并总结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9.
为准确识别高速公路匝道对主线车流的影响等级和范围,本文提出基于速度波动特性的高速公路匝道影响量化方法。通过建立改进加权速度排列熵指标以量化各服务水平下匝道对高速公路主线车流的影响,对建立的指标进行谱聚类分析来确定匝道的影响阈值。应用京昆高速及二广高速的99个平行式合流匝道和直接式分流匝道多点主线线圈检测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 明,所提出方法可识别高速公路主线车流受匝道的影响程度。合流匝道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比次外侧车道高4%~69%;A~C级服务水平下,分流匝道对上游主线最外侧车道影响程度比次 外侧车道高6%~29%,D~F级服务水平下,最外侧车道受影响程度比次外侧车道低10%~13%。合流匝道的影响范围是合流点上游350m至下游550m;其中上游160m至下游100m和下游180~ 270m为核心影响范围。分流匝道影响范围为分流点至主线上游850m,其中750~850m、450~ 600m、100~300m为核心影响范围。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匝道交通设计、管控策略和提升仿真可靠性提供依据,可有效降低设置匝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从路基路面沉降成因出发,分析了路基路面沉降带来的危害,并对适合于沉降段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为后续有关道路工程与桥梁工程二者间桥头和路基接触位置沉降段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