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4篇
铁路运输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建立了包括钢轨、扣件、道床板、支承层、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在内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支承层弹性模量时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各部件位移和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为确保道床板和基床受力均匀,应采用较低弹性模量的支承层。  相似文献   
42.
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协同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与多目标优化工具,对悬架弹簧、减振器及横向稳定杆特性进行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的协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汽车的操稳性和行驶平顺性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3.
在不间断行车情况下, 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法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底座板后浇带进行修复; 建立了CRTSⅡ型板式轨道结构静力计算模型, 分析了底座板后浇带不同脱空长度对钢轨、轨道板垂向位移与轨道板拉应力的影响; 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计算模型, 分析了底座板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 正常行车对轨道结构、行车安全与舒适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在1.5倍静轮载作用下, 随着后浇带脱空长度增大, 钢轨与轨道板垂向位移随之增大, 当底座板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 钢轨和轨道板的垂向位移均增大了0.03 mm, 说明完全脱空对其垂向位移影响较小; 后浇带脱空长度分别为0.7、0.8、0.9、1.0 m时, 轨道板的最大拉应力分别为0.96、1.12、1.18、1.22 MPa, 后浇带完全脱空时轨道板的最大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1.96 MPa, 轨道板不会开裂; 列车运行速度为300 km·h-1, 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 钢轨和轨道板的最大垂向位移分别为0.91、0.32 mm, 均小于《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 10761—2013) 中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的基准值1.5、0.4 mm, 说明后浇带脱空后正常行车对轨道结构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后浇带完全脱空时, 轨道板垂向加速度约为正常时的3倍, 说明正常行车将会增大下部基础的振动强度。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法修复底座板后浇带可允许列车以正常速度通行。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纵连式无砟轨道垂向失稳的形态和过程,基于欧拉梁挠曲微分方程推导了温度作用下轨道板上拱波形曲线,得到了上拱矢度与波长的关系;并利用势能驻值原理分析了存在初始上拱时轨道板垂向失稳的平衡路径. 研究表明:与假设变形法相比,解微分方程法精度更高,误差可降低近30%;轨道板的失稳过程包括持稳、胀板和失稳3个阶段,且初始上拱矢度越大,轨道板的持稳极限和胀板极限越小;分析了温度力释放对轨道板上拱平衡路径的影响,表明轨道板失稳的平衡路径会出现强化阶段,且摩擦因数越大,强化阶段出现越早,但变形较小时,温度力释放对轨道板板上拱的影响极小;初始上拱矢度越大,轨道板允许上拱越大,初始上拱小于50 mm时,轨道板难以发生垂向的失稳.   相似文献   
45.
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无缝道岔的温度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以12号无缝道岔为例建立道岔计算模型,并与现有的无缝道岔软件WFD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较为一致,认为利用ANSYS对无缝道岔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无砟轨道系统功能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和研究无砟轨道的系统功能及其实现,为无砟轨道设计理论提供建议和参考. 研究结论:完成系统功能是无砟轨道的主要目标,不同的结构型式和部件组成,其功能实现方式各异.从系统功能设计的角度建立无砟轨道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分析结构如何服务于功能,明确各部件的功能需求,识别结构体系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为改进传统轨道设计方法、保证计算过程的规范性、数据的准确性及图形文档的统一性,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完成了铁路轨道综合设计管理系统,解决了轨道设计中的工程量计算、施工图绘制、应用文档发布等问题,实现了轨道设计的全过程标准化、参数化和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48.
针对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层间连接状态,建立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力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在多种工况作用下道床板和桥面板层间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体降温、列车荷载、温度梯度和荷载组合的作用下,板间剪切应力在道床板两端达到最大,并从板边到板中逐渐减小,且道床板厚度的变化对层间连接状态有影响。在荷载的作用下,道床板板端一定范围内剪切应力会超过设计值2.75 MPa,产生层间破坏,影响轨道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配置钢筋或者采取拉毛等措施加强层间连接作用,以使道床板能够正常使用。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连接件的计算公式对250 mm厚的道床板进行配筋设计,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阻力较小,经过现场应用效果良好。针对时速350 km下高速列车能够平稳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无缝线路梁端的要求,建立了相关三维梁端车-线-桥耦合模型,确定了轮轨接触关系,验证该结构在大跨度斜拉桥下对于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温度和梁端转角作用下钢轨会产生一定变形,钢轨垂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最大垂向位移达到15.71 mm。对比仅施加德国低干扰不平顺谱,叠加温度或梁端转角变形后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动力响应增大,且对钢枕振动垂向加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从38.92 m·s-2上升至48.69 m·s-2,增加25.1%。相比之下,极限拉伸状态比极限压缩状态下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响应大,钢枕垂向加速度从40.64 m·s-2上升至62.39 m·s-2,增加53.5%,...  相似文献   
50.
在综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预应力钢筋的无粘结作用,提出了客运专线板式轨道轨道板的配筋设计检算方法;研究了预应力钢筋数量对轨道板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设计速度较低或列车荷载较小的线路,轨道板的预应力钢筋可以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