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近年来,空中交通复杂性的研究蓬勃发展,如何选取指标分析复杂性成为一个关键技术.本文在对以往复杂性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明确了指标选取对于复杂性研究的重要意义.结合已有成果,选取定义明确、可定量分析的指标构建了复杂性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维数多、信息量大等特点,选取灰色关联聚类方法挖掘指标数值的分布规律,实现对指标的提取精炼,从而在运用指标体系分析空中交通复杂性时,既能全面描述问题,又能降低指标维度.根据广州地区16扇区雷达数据,对一类指标进行了计算和聚类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
基于动态容量的航班进离场流量鲁棒优化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机场和定位点动态容量条件下的航班进离场流量优化分配问题,以总航班延误损失为决策依据,建立了绝对鲁棒优化模型、偏差鲁棒优化模型和相对鲁棒优化模型,并用捕食搜索算法,设计了寻找鲁棒最优解的算法流程.以国内某机场数据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鲁棒最优解能够根据不同偏好有效规避风险,与该终端区一般容量条件下最优解的航班延误损失相比,偏差鲁棒最优策略和相对鲁棒最优策略下的航班延误损失分别减少了8.2%和7.8%.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终端区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和趋势,基于终端区运行特性分析,综合考虑航线长度、飞行速度、管制间隔等因素,采用阻塞流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终端区容量网络模型.以杭州萧山机场终端区为例,构建了恶劣天气发生位置、双跑道运行模式等多运行场景,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终端区容量的作用关系和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终端区容量受恶劣天气影响呈不均匀阶梯状递减,下降梯度与航线的可替代性紧密相关,当影响AND方向单一进场航线时,容量下降10~20架次/h;不同的多跑道运行模式下容量相差明显,容量区间在33~108架次/h.   相似文献   
64.
为准确把握空域单元交通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综合考虑气候、季节、交通需求等因素,通过分析中长期历史流量数据,在线性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周期性波动因素的空中交通流量动态线性改进模型,采用贝叶斯状态估计和预测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了一种根据空域单元流量时序数据预测中长期流量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方法.利用国内典型空域单元实际流量数据,对比分析了上述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实例研究表明:与线性增长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本文模型的流量预测结果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了流量周期性波动特点,年流量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从3.14%下降到了1.71%,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从2.01%下降到了0.02%.   相似文献   
65.
文中介绍了利用CAN总线技术实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与发动机电控单元之间通信的方法,详细阐述了CAN总线系统电路的设计,以及说明了网络软件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6.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早期水损害在高等级公路中较为普遍,类型也较多,已成为影响公路正常运营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由于排水不良造成路基、路面强度及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早期水损害现状及类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水损害机理及其成因,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不同类型水损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为了能准确有效地评估终端区进场航班的运行效能,从航班进场效率和机场终端区容量提升能力两方面入手,建立面向不同跑道运行模式、不同类型飞行程序的效能评价指标体,利用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终端区进场航班进行效能评价。引入基于终端区管制负荷的进场效率指标用于评估航班的进场效能,并将其与传统效率指标做相关性分析,验证了该指标的合理性。最后以南京禄口机场为实例,利用AirTop软件分别对典型日航班做隔离运行、独立运行(传统ILS模式、基于RNP AR技术、基于PMS技术)仿真,对多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MS技术模式下的进场效能最优,具有良好的进场效率和提升容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