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242篇
综合类   71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1.
9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占地面积一般有30万~40万m2,多设置在市郊结合处或郊区。基地内除正常的车场区及建筑区外,尚有一定的用地可作为雨水沉淀及储存水池。车辆检修库和车辆停车库的总面积约7万~9万m2,其屋面雨水可作为中水水源。结合天津市津滨地区某地铁车辆基地的特点介绍雨水收集及利用的流程及方案,供缺水城市的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在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93.
沈阳市是快速发展的国家老工业基地,又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的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制约沈阳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现。解决沈阳水资源短缺虽然可以采取引水、节水等途径,但利用雨水资源是现实而廉价的。本文就沈阳市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性、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
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防止雨水下渗等要求,宜选粒径较小、空隙也较小的密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相似文献   
95.
采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法,得出了考虑降雨入渗渗流力作用下的路基稳定性计算公式。把一定降雨强度和降雨持时下的路基稳定性转化为对应入渗深度内的渗流力作用下的路基稳定性。通过渗流力把入渗深度引入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安全系数对入渗深度求导,分析了入渗深度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原因。通过算例,讨论降雨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未能提前查明常常导致围岩失稳、隧道涌水和流土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隧道涌水较为常见并往往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将影响施工进度且增高工程造价。以二广高速公路跑石界隧道为例,在前期专项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该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测涌水量的对比,指出各涌水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为该隧道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
《隧道建设》2014,(1):93-93
<正>鹿岛建设于2013年12月4日公开了采用子母盾构开挖东京雨水干线隧道的现场照片。东京都下水道局为业主的雨水引水隧道"东大岛干线及南大岛干线二期工程"(江东区)施工长度约为1 540 m。鹿岛建设采用外径为7.1 m的母机开挖了700余m后,再使用内置的外径为5.34 m的子机始发,目前子机掘进了大约300 m。  相似文献   
98.
王蔚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59-162,M0018,M0019
通过对一处植草沟-表面流人工湿地联合径流处理设施内的水体及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土地处理设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径流截流净化机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内重金属的水体-土壤迁移,是其在土地处理设施内脱除的主要途径,但这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土壤重金属富集现象。与周边自然土壤相比,径流土地处理设施内土壤主要重金属(Fe、Mn、Ph、Cu、Zn及As)的平均浓度上升了1.5~2.9倍,带来了严重的负面环境风险。其在具备深度水质净化能力的土地处理设施单元内(如人工湿地)尤为严重。同时设施内重金属水体-土壤迁移的强度显著受到水体理化环境,特别是氧化还原水平的调控,厌氧及强还原性环境会进一步提高土壤重金属二次释放及向周边环境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粉砂质泥岩的水分迁移规律,采用自制的泥岩水分迁移室内模型开展粉砂质泥岩的水分迁移试验,分析其在不同积水厚度、岩石干密度、入渗方向下的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时程曲线及含水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粉砂质泥岩累积入渗量-时间曲线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入渗率则随时间递减并趋于0;积水厚度对粉砂质泥岩累积入渗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入渗初期;岩石干密度越大,累积入渗量-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同入渗时间下,竖向下渗、水平入渗及竖向上渗方向下的累积入渗量依次降低;粉砂质泥岩非饱和入渗时,含水率-时间曲线整体出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可划分为初始稳定期、快速增长期、低速增长期、稳定期4个变化阶段,且4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随距入渗面的距离而变化;积水厚度、岩石干密度及入渗方向均对粉砂质泥岩的水分迁移速率或水分迁移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含水率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分析粉砂质泥岩边坡的水分迁移规律及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王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7):154-155,159
近年,在武汉地区城镇化飞速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调查发现,城市内涝现象与排水系统的落后存在直接关系。以汉南区为例,某市政道路下已实施的四通节点预留箱涵尺寸仅为 2 孔 5m×4m,已成为上游新建多孔大截面雨水箱涵的瓶颈,亟需进行扩容改造。文章以该路段为例,对箱涵过水断面扩容工艺进行分析,以满足断面过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