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5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公路工程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造尺寸检验评价适应工业化建造要求,应用三维模型重构技术检验评价了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提出了高精度、自动化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尺寸检验评价方法,包括三维模型重构、点云数据处理和检验评价体系3个环节;总结了基于三维摄影的点云模型重构技术的原理和关键环节,研究了基于坐标转换和包围盒的无关点云自动剔除算法,并通过2个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效果;研究了点云整体配准和3类局部配准方法,针对不同形状的构件和不同位置的细部构造,结合工程需求进行对照;考虑工程需求并与配准方法对应,提出了基于彩色误差云图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构件尺寸检验评价的3种判异原则,包括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判异原则、误差极值判异原则、综合判异原则;综合分析彩色误差云图和误差分布,利用判异原则对箱型涵洞侧墙和管型涵洞侧墙实例的尺寸进行了检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种判异原则分别适合对预制构件进行整体宏观、局部单项和先整体后局部的检验评价;采用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建立的异形混凝土预制构件点云模型,与实际构件相比其长度和宽度的误差均值约为1.5 mm,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可以替代人工测量;能够自动化剔除无关点云,并执行更为严格且符合工程需求的构件尺寸检验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某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结构初始缺陷、荷载因素和结构设计参数对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得出不同参数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结构初始几何缺陷、初始材料缺陷、风荷载、温度荷载、施工不平衡荷载和结构材料强度对结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工程中采用倾覆稳定系数对梁桥横向稳定进行验算的方法,讨论了不同支座布置形式、不同曲率半径条件下结构倾覆轴的选取。理论推导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联端外侧两支座连线外无支座的直线梁桥和大曲率半径的曲线梁桥,倾覆轴应选取该连线;联端外侧两支座连线外有支座的曲线梁桥,倾覆轴应选取跨中位置相邻两跨外侧支座的连线。  相似文献   
4.
为简化桥面板湿接缝现浇作业,提出一种环向钢筋互插带托板湿接缝.由于桥面板主要承受往复受车辆荷载,以试验方法对该湿接缝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在疲劳试验各主要时刻停机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试验发现,疲劳加载过程中构件的刚度基本未发生变化,且未产生明显裂缝;对比疲劳试验过程中的静载试验结果,发现构件的刚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疲劳加载后进行的静载试验与对照组试验相比,均在湿接缝与预制桥面板之间的交界面处发生破坏,且构件的强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混凝土桥塔早龄期表面温度与受力的真实状态,开展时变对流对其早龄期表面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温度效应计算针对各施工环节选取相应的对流参数,采用模板拆除阶段12h内的风速均值作为边界施加到结构表面。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为背景,采用ANSYS分析频遇风速、防护工艺以及冷却工艺对桥塔早龄期表面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频遇风速影响下,桥塔表面拉应力水平较高是大量开裂产生的主要原因;防护工艺优化及增加冷却工艺可以降低结构表面的累计应力与瞬时应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冷却工艺,通过加速桥塔施工前期的对流效应以提高结构抗裂安全性的对流参数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主动控制阶段的表面降温速率取为6~13℃/d。将所提出的对流参数主动控制方法应用在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桥塔上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悬臂浇筑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温州大桥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思想、方法和执行过程,并讨论自适应控制思路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通过温州大桥控制的数据证明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是最理想的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云  石振明  石雪飞 《隧道建设》2017,37(10):1201-1208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国运输通道的建设成为倡议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我国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跨国基础设施的经验尚不丰富。"中—尼—印铁路通道"是一条途经尼泊尔,连接中国和印度2个大国的运输通道,基于实地考察,分析该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及建成后的效益,对线路进行初步规划,并总结该通道建设的难点:铁路轨道坡度大;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周边基础设施落后,施工条件恶劣;大量深长隧道以及大跨径高桥梁;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复杂。同时对沿线隧道以及桥梁的建设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施工建议:沿线隧道采用以TBM法为主、钻爆法为辅的施工方法;桥梁建设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间的地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8.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首次采用了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这一新型结构可采用工厂化预制,机械化安装,适应工业化建造,可显著提高建造效率,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为了对这种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全面研究,开展了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连续梁桥足尺模型试验。试验以背景工程5×40 m结构为原型,采用"1跨+1/3跨"的试验梁设计方案模拟连续梁特性。开展了施工全过程的同步测试,对梁体变形、结构应力和体外束应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针对节段拼装连续梁的跨中断面开展了极限承载性能测试,分析了试验梁在极限破坏过程中变形、裂缝发展、体外束应力增量、主梁应力应变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采用"1跨+1/3跨"的设计方案能较好地反映连续梁的结构性能;施工过程中节段梁处于较好的弹性状态,跨内断面的纵向应力分布与体内束箱梁有很大区别,跨中断面纵向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极限加载过程中,裂缝首先在弯矩最大断面附近接缝处出现,并形成一条主裂缝,沿着接缝逐渐向顶板发展,截面的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结构的变形、顶板混凝土的压应力和体外束的应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因顶板混凝土压溃而丧失承载能力,试验梁实测承载能力为其设计承载能力的1.21倍;在极限加载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的最大增量为298 MPa。该新型结构的承载能力破坏过程为一个缓慢的延性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符合桥梁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安徽五河淮河桥大桥为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46+125)m,为独塔双索面塔墩梁固结体系.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杆系模型进行整体静力分析,确定塔墩梁部位四种最不利荷载工况,得到其活载影响线加载位置和荷载大小.再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塔墩梁固结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为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苏通大桥为背景,调研各国规范对斜拉桥温度作用的相关规定,进而研究超大跨径钢斜拉桥的温度静力响应。研究将斜拉桥的温度作用分为体系温差、索梁(塔)温差、主梁温度梯度、主塔温度梯度四个方面分别讨论,利用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斜拉桥的温度效应及各构件对温度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或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