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江苏沿江某高速公路长期性能跟踪观测和检测成果,从路面结构性能、破损状况以及车辙状况等方面对组合式基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类不同基层沥青路面弯沉整体状况、裂缝度、车辙深度由大到小分别为:组合式(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柔性>半刚性>组合式(未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刚性;组合式(未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刚性>半刚性>柔性≈组合式(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组合式(未设置和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柔性>半刚性>刚性。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方面性能指标比较均衡,综合性能优良;采用其他类型基层的沥青路面由于其特殊的性能指标,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但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江苏省品质工程示范创建理念,依托镇丹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建设,对路面工程品质提升技术及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分别从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管理新举措、路面四新技术推广应用、“互联网+”智慧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方案研究和实施.通过对路面品质工程建设探索,不仅可以提升路面工程质量,保障服务水平,同时相关经验与成果也在更大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研究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依托实体工程,提出了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监测方案,包括传感器布设方案、动力响应测试方案和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可以指导沥青应变计、基层应变计、压力计施工。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建立了4个不同位置处的沥青层层底横向应变的时程曲线,沥青层层底横向应变受到车轮与传感器间相对位置的影响较大。分析了沥青层层底纵向应变的时程曲线,表现为“压-拉-压”交替变化波形。当前轮或后轮驶向和驶离传感器时,纵向应变时程曲线均呈现受压状态。分析了沥青层层底竖向应变的时程曲线,呈现“拉-压”交替变化。当前轮或后轮驶向和驶离传感器时,竖向应变时程曲线均呈现受拉状态。建立了底基层层底纵向应变的时程曲线,在移动荷载的作用下,均呈现受拉状态。当车轮位于传感器正上方时,拉应变达到最大值。分析了路基顶面应力时程曲线,在移动荷载的作用下,呈现受压状态,且后轮引起的压应力远大于前轮。当车轮位于传感器正上方时,压应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微波加热是国内外新近研究的一种加热方式,具有深层加热、均匀性好、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以往微波加热技术多应用于沥青路面日常养护,未见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应用。该文基于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国内外独特的微波辅助加热就地热再生组合工艺流程,并开展微波辅助加热就地热再生在连霍高速养护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机直接对原路面加热的方案是不合适的,确定了微波加热机二次提温的方案。连霍高速就地热再生工程实践表明:经微波加热后,铣刨料内部的加热温度可提升14℃,保证了后续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温度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探讨乳化沥青配方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冷再生用乳化剂室内制备乳化沥青,分析了乳化沥青对冷再生混合料的工作性、早期强度和水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乳化剂制备得到的乳化沥青常规性能差别不大,乳化粒径差别较大,乳化沥青对冷再生混合料的可工作时间、早期强度和抗水损坏等性能影响较大。建议实验室制备冷再生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控制在2μm左右,在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延迟时间试验确定混合料的可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