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9篇
  免费   1178篇
公路运输   6068篇
综合类   3506篇
水路运输   1641篇
铁路运输   804篇
综合运输   20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1140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956篇
  2007年   1168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温度荷载作用下既有离缝无砟轨道结构层间损伤发展规律及上拱变形对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和界面损伤内聚力模型,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层间损伤萌生于离缝区与黏结区衔接处板角位置,并随温度梯度的持续增大斜向发展;黏结区损伤横向贯通后,轨道板竖向位移存在明显突变;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更易引起既有离缝轨道板整板脱黏;轨道板上拱导致端部0.1~0.2 m存在明显黏结弱化区;小波长、大幅值形式的轨道板上拱更易引起轨道板开裂。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形势变化,加强电气工程建设,促进电工电子发展,则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技术应用,落实好具体的研究工作,确保电气工程及电工电子应用、发展状况良好性,更好地体现出技术合理选用的重要性,满足相关生产活动高效开展要求,避免电气工程建设质量、电工电子应用效果等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电气工程技术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相应的研究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55-362
通过多年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明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1)从全方位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工业化建造理念的角度,提出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并结合明挖装配式结构的特点提出主要设计内容; 2)针对装配式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结构体系的确定、基坑工程和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接头选型、结构拆分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基坑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涵盖支护选型、基坑宽度的确定、桩墙+内支撑体系技术设计要点、基坑回填技术设计要点等,并总结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动力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高效准确估计其衰退后可用容量的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滤波算法的容量增量分析法获取不同型号电池的容量衰退特征,并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搭建可用容量估计模型。首先,分别分析低通滤波与小波滤波在获取容量增量曲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差分电压值在1、10、20、50 mV时容量增量曲线的形态。其次,采用移动方差算法对不同电压差分值下容量增量曲线的波动性做出评价,确定出峰值特性明显且平滑的容量增量曲线。提取曲线的峰值作为动力锂电池的老化特征,运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验证老化特征与电池老化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引入门控循环单元建立锂电池的可用容量估计模型。最后,将不同老化测试条件下的2类电池老化数据集用于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估计模型能够有效估算锂电池全寿命循环内的可用容量值,2组数据集中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除个别值外,多数相对误差值在2%以内;数据组1中,分别选取电池1和电池3测试数据的前50%为训练数据,后50%为测试数据,训练结果绝对误差稳定在0.05 A·h左右,测试结果绝对误差在0.04 A·h左右;对电池2与电池3的全寿命循环可用容量做出估计,结果相对误差稳定在2%左右;数据组2中对电池5、电池6和电池7的全寿命循环可用容量估计结果的相对误差整体亦在2%以内;且模型能够对锂电池循环过程中出现容量再生现象的循环做出4%以内的准确估计,显示出良好的估算精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快速路合流区车辆运行规律,基于车辆自然轨迹数据,提出考虑驾驶行为异质性的合流区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模型将合流区分为上游区域、合流区域及下游区域,3个区域由11条路段组成。首先,利用Kalman滤波算法对自然轨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然后,计算每辆车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并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合聚类效果评价指标Silhouette系数将驾驶行为分为:保守-谨慎型、激进-谨慎型、保守-轻率型及激进-轻率型这4种类型;最后,依据分类结果, 建立考虑加速度、随机慢化概率异质性的跟驰模型和考虑换道安全间距、换道决策的多级异质性换道模型。在各空间占有率的情境下,基于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统计同质驾驶行为和异质驾驶 行为条件下,合流区域车道的流量、密度、速度、时空位置及换道频率等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占有率为10%~20%时,同质交通流相比异质交通流更容易产生局部交通拥堵和交通流失效情境,并且同质交通流量峰值比异质交通量小27.1%;随着空间占有率的增加,同质车辆和异质车辆驾驶频率均呈现增加-稳定-下降的趋势,而异质驾驶行为换道频率的极大值比同质交通流高 20.74%。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造成的损失,定量剖析不同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影响至关重要。基于上虞区2018年10304起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分析该类事故的严重性分布情况和时间与空间分布特性。以事故严重性为因变量,将其有序分为未受伤、轻伤及重伤事故3类,从时间、空间、道路、环境、骑行者及车型6个方面,选取17个事故严重性潜在影响因素, 采用多项Logit模型、有序Logit模型、广义有序Logit模型及偏比例优势模型进行拟合度对比分析,并以最佳模型(偏比例优势模型)和边际效应,量化分析各因素对事故严重性影响的显著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除节日类型、车道限速、车流相交角及温度对事故严重性影响不显著外,其余 13个因素都有显著影响,事故时间、光线亮度、骑者性别、骑者年龄、车辆类型及电动自行车类型违反平行线假设;对该类事故严重性影响最大的前4个因素为电动自行车类型、机动车类型、骑行者年龄与性别,其边际效应绝对值的最大值均超过61%,事故区位、道路类型及光线亮度的影响较大(20%~30%),事故时间和风力等级影响较小(10%~20%),而季节、事故位置、慢行干扰度和天 气状况的影响最小(≤8%)。基于各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有效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型工程车行驶过程中事故风险大,发生恶性事故的概率高,易造成重大生命和经济损失,其运输安全管理问题面临挑战。为探究重型工程车驾驶人驾驶稳定性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重型工程车自然驾驶试验,提取车辆运动学、道路条件、驾驶人状态和工作时间等数据;采用速度均值和速度标准差表征驾驶人驾驶稳定性,以睡眠模式、道路线形、道路类型、交叉口影响区、载重量和工作时间作为解释变量,构建考虑驾驶人个体异质性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与线性模型比较,速度均值模型需考虑随机效应,睡眠模式、道路线形、道路类型以及载重量对速度均值均存在显著影响,睡眠模式为“差”的驾驶人更倾向于较低的速度;速度标准差模型排除驾驶人个体异质性,道路线形、交叉口影响区、道路类型、载重量以及工作时间均对速度标准差影响显著;为提高重型工程车驾驶人驾驶稳定性,建议驾驶人形成健康良好的睡眠模式,关注道路线形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在经过交叉口影响区、空载状态或白天行驶时需更加谨慎。研究结果可为重型工程车驾驶人的危险驾驶行为矫正以及工作调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旭 《时代汽车》2022,(1):76-77
以《电工基础》这一门工科教学为例子,结合工科教学思政的渗透性和隐蔽性两大特点,把思政教学思想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三元”混编课程团队从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改革课程考核标准和创新“三元式”课堂教学等诸方面着手,进行知识技术和品德培养的双重教学,将学生逐渐培养成为专业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双成人”。  相似文献   
9.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基于轨迹数据挖掘的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评估,本文应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获取采样分析区域并以热力值表征共享单车出行发生量,减少尺度效应的干扰;引入空间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模拟共享单车出行发生量的结构性和随机性变化规律,挖掘空间异质性特征,确定邻域效应的尺度范围;利用空间序列的斜率表征变化趋势,同时,结合改进的空间滞后和残差模型,区分土地利用、邻域效应和其他建成环境各自对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驱动力。以北京市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共享单车出行存在中等的、 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特征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性的衰减半径为 1860 m,大于此距离时邻域效应消失;建成环境对空间异质性特征的相对驱动力最大,邻域效应对其的相对驱动力则处于中间水平,而土地利用对其的相对驱动力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