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铁限界直接影响地铁土建工程的规模及造价,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在分析限界设计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AutoCAD为图形平台进行地铁限界CAD系统二次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总体框架,建立了系统数据库,实现了地铁限界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设计。系统将限界的计算、设计、成图集成在一起,提高了地铁限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实现小限界断面的原因,从降低工程造价、减小环境影响、提高系统安全性等方面阐述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减小的优势,并对加拿大skyTrain线的设备布置及限界设计经验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地铁限界直接影响地铁土建工程的规模及造价,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章在分析限界手工设计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AutoCAD为平台进行地铁限界CAD系统二次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总体框架,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直线电机地铁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简要介绍直线电机地铁系统的原理及应用,从建设、运营及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将该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比较,认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特性,推荐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线感应电机驱动的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具有车辆断面小、轴重轻、爬坡能力强、曲线半径小、噪音低、振动小、能耗低、污染小、维修少、安全性能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大中城市中等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在土地占用、工程造价、运营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资源消耗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是资源节约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纯电动汽车电机冷却原理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控制方法和冷却控制系统。该电机冷却系统将冷却泵、温控单元与电机本体集成在一起,具有不同的循环冷却回路,可简化并缩短整车冷却管路、节约前机舱空间、提高电机冷却效率,满足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精准冷却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能耗影响因素及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公共交通方式,同时又是城市的用电大户。讨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能耗、车站能耗的影响因素,剖析单位车公里、单位人公里、单位吨公里等能耗指标及其特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能耗测算模型。基于各线路能耗统计数据,测算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全年总能耗量,分析不同线路条件下车辆能耗、车站能耗的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优化线路规划设计、节约系统能耗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牵引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牵引能耗高的缺点影响了这一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本文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特征,介绍了国内外已运营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的能耗状况,并对基于电机效率的牵引能耗对比研究、列车牵引能耗模拟比较研究、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牵引能耗实测及模拟比较研究等多个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牵引能耗研究成果和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完成相同运输任务"的比较原则,分别针对重庆地铁1号线地下线区段和高架线区段,进行了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和旋转电机驱动轮轨交通系统的牵引能耗仿真计算。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牵引能耗比旋转电机驱动轮轨交通系统高25%以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背景和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强度和危害性也大。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形成条件应该进行彻底的分析,并应研究其基本类型与特点,同时需要相应的预测评价理论来支承地质灾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用三大理念构建高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几年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线路设计等前期工作中,通过践行"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取得初步成效.采取构建第二环线、创新郊区线的衔接原则、引入快线系统、完善换乘条件、做好交通衔接等措施,优化线网功能,以乘客服务为本,提高服务水平.在指挥调度、车辆基地、综合通信、界面标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