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1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橡胶液体复合弹簧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橡胶减振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金属橡胶液体复合弹簧的发展与应用,着重介绍了铁路车辆用的金属橡胶液体复合弹簧的性能,最后简述了这种弹簧今后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利用隐式积分技术求解橡胶元件非线性刚度问题时,因大变形造成网格过度畸变或体积自锁从而导致程序收敛失败。以分析某款橡胶弹簧垂向准静态刚度为目标,探讨利用显式积分技术求解橡胶产品的准静态刚度基本原理,提出在确保计算质量前提下加快分析效率的基本措施。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橡胶为应变率相关材料,不能通过改变加载速率来提高计算速率,而应使加载速率维持正常状态,并通过选取适当的质量缩放因子和采用材料的黏性阻尼来获取计算效率;金属的最小稳定时间远小于橡胶,为提高模型的稳定时间增量,可将金属定义为刚体;显式积分技术可得到橡胶弹簧良好的准静态结果,但橡胶被高度约束时,体积变形的局限性会导致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这些结论为分析类似橡胶弹簧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轴向组合式小径向/轴向刚度比橡胶球铰结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地铁车辆用转臂定位节点为例,介绍了一种轴向组合式橡胶-金属球铰结构,此种结构的特点是径向/轴向刚度比小,橡胶预压缩简单可靠,刚度调节范围广,疲劳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4.
橡胶产品大量使用在减振降噪领域,其使用过程中的疲劳问题是产品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对在机车车辆上使用的一款橡胶轴箱弹簧的疲劳问题,进行了基于结构分析与实验验证为特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等应力设计理念的优化设计。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等应力理念设计的产品结构,在确保结构获得等应力的同时,结构的疲劳寿命得到了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牵引拉杆装置稳定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压牵引拉杆在极限承载下因忽然弯曲导致结构失稳破坏,从而影响转向架系统的运行安全性。文章从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了杆件结构失稳的力学原理,提出了改善杆件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和可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某型牵引拉杆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与实验表明,在工程可能的极限载荷下,牵引拉杆装置可有效确保稳定性,并利用有限元技术成功预测出牵引拉杆装置的失稳临界载荷。这为设计分析类似牵引拉杆装置提供了一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速列车轴箱拉杆涡杆式橡胶关节承载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列车上的轴箱拉杆涡杆式橡胶关节的结构特点、成型方式、刚度匹配及产品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涡杆式橡胶关节具有良好的刚度匹配特性,能够满足设计需要的疲劳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7.
汽车推力杆热铆接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介绍汽车推力杆的热铆接工艺及其试验方法。该工艺既能满足连接强度,又具有组装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为汽车推力杆的组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40 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用推力杆的强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40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用推力杆的简单受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推力杆结构强度优化设计.针对优化后推力杆所进行的扭转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疲劳试验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推力杆完全满足40 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的使用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相位摩擦焊的焊接原理、焊接工艺和焊接过程,采用相位摩擦焊接工艺试制了汽车推力杆,并进行了焊接性能试验。试验表明,采用相位摩擦焊接工艺生产的推力杆,其各项性能均达到产品技术要求,相位摩擦焊接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性能稳定、产品质量一致性好、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橡胶产品大量使用在减振降噪领域,其使用过程中的疲劳问题是产品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现对轨道交通上使用的一款橡胶轴箱弹簧的疲劳问题,进行了基于FKM方法及等应力设计与试验验证为特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等应力设计理念的优化设计。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等应力理念设计的产品结构,在确保结构获得等应力的同时,结构的疲劳寿命得到了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