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台阶型沉井附近水动力特性及沉井台阶位置对局部冲刷的影响,以优化沉井结构,以某桥大型台阶型沉井为背景,通过流体计算软件C FD建立三维定床水动力模型,分析该沉井台阶设置对水流流速和流速矢量、湍流动能、床面切应力等沉井附近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物理模型动床试验,分析台阶位置对最大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  相似文献   
2.
3.
广泛性溶骨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6loma,MM)的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之一,Mundy认为MM港骨程度增强与破骨细胞活性升高有关,而IL-1是一种重要的破骨细胞活化因子(Osteoclastactivatingfactor,OAF),本文检测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及骨髓细胞培养上清IL-1水平,并分析其与MM溶骨损害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MM患者38例,诊断接文献标准,年龄38~72岁,男24例,女14例。其中10例骨髓标本均取自三期MM患者。以健康献血员20例为正常对照,年龄20~74岁,男15例,女…  相似文献   
4.
赵维阳  胡勇  张胡 《水运工程》2023,(1):120-126
针对长江下游过江隧道工程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最大埋深问题,以江阴第二过江通道隧道工程为例,分析近年来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和水沙运动特征,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模型试验水沙控制条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江阴第二过江通道隧道工程附近河床极限冲刷深度进行预测,并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研究成果较为一致;不同水文条件下,河床普遍受到冲刷,左侧江阴副槽最大冲刷发生在深槽右侧,右侧主槽最大冲刷发生在深槽左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冈桥桥区河段的河床稳定性、航道稳定性以及航道条件进行分析,对2个桥位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推荐桥位。根据黄冈桥所处河段的特性,以适应桥区航道条件,最大限度降低对通航船舶航行及安全为主要因素进行孔跨布置,并对桥梁的孔跨布置进行合理性分析,使黄冈桥的桥式方案能够满足桥区船舶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线性波浪绕射理论为基础,依据边界元法,建立计算大尺度结构所受波浪力的三维数学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将该模型与经典圆形墩波浪力的解析值以及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围堰波浪力的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均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其中与实测值的对比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极少见到。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平潭海峡公铁大桥Z03#基础承台波浪力计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发展,铁路通信网络和设备也大量增加,设备分布更加广泛,铁路通信网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大型通信网络。但各个通信子系统相对独立,缺少一个系统能够全面监测、统计和管理所有通信系统的设备资源,并进行相关的分析,为各个系统和系统间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数据分析的综合网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胡  陈述 《桥梁建设》2006,(Z2):75-79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岸坡度在1∶2左右,处于长江沿岸稳定边坡的临界状态。通过建立1∶100大比例尺正态局部河段物理模型,研究了桥墩局部冲刷坑大小尺寸,特别是南辅助墩冲刷范围,以及桥墩局部冲刷对南岸岸坡稳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辅助墩岸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防护。同时对防护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桥梁建设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工程局部河段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通航条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为例,利用建立的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运动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区河段的流速、流向及汊道分流比等变化情况,模拟建桥后对工程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推荐桥跨布置方案实施后,在各级流量条件下,桥区河段桥轴线上游水位有所壅高、流速略有减小,下游流速略有增加,桥位下游近岸流速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对本河段内汊道分流比影响幅度均在0.3%以内,左岸侧下游的郑蒲港港区流速基本未变,建桥不会引起桥区河段水流条件发生明显改变,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长江下游徐六泾河段深潭的发育、发展等演变特征及活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前,主槽最低点一般在-40 m以内,无明显的深潭存在。2003年后,受苏通长江大桥等工程建设影响,出现-40 m以下深潭。此后,随上游来沙减少及两岸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实施,深潭冲深发展:2007年后冲刷至-50 m左右,2020年刷深至-70 m以下。相关研究表明,桥梁工程对水动力和河床冲淤的影响范围一般在5~6 km,加之徐六泾河段下段为展宽段,水流减缓,深潭无明显冲刷下移的趋势,对下游海太过江隧道的布设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考虑深潭冲深发展,需加强对深潭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