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49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认为桥梁荷载试验作为综合评定桥梁工程质量、检验桥梁实际承载能力最直接、最准确的一种技术手段,应在工程交工验收质量检验中得到重视和应用。广西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也应补充规定桥梁承载能力检验抽样比例,以便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关于建设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和交工验收办法要求进行桥梁荷载试验的规定,确保桥梁结构安全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化CTW12型全地面越野车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建立啮合副物理模型。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力学模型,确定传动件半径、压力角与中性层位置之间的关系,最后找出传动件随载荷变化在驱动轮齿上的稳定工作区,为设计合理的橡胶履带啮合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检测车数据处理软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接触网检测车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流向,数据组成及工作过程,确定了软件结构,软件功能及数据结构,同时讨论了软件设计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岳彤星 《科技交流》2002,32(3):133-136
根据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工程实践,分析了地铁工程造价的现状,重点以限额设计论述和探讨地铁工程的投资控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风区运营的高速铁路不断出现,需对高速列车的抗横风倾覆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比分析日本的国枝方法和日比野有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CRH5H型动车组建立了横风倾覆静态计算模型,并对车体自重、转向架一系及二系悬挂刚度对列车抗倾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规律,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为风区运营车辆抗倾覆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方岩  吴积钦  李岚 《中国铁路》2010,(10):67-70
欧洲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标准体系依据TSI建立。体系包含受电弓试验、架空接触网设计与施工、弓网动态性能测量、弓网动态性能仿真和弓网相互作用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学习、借鉴欧洲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标准及其体系,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铁路弓网系统标准及其体系,对快速发展的中国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从合理地布局拌和站、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分析广东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布局影响因素及布局原则。构建拌和站布局规划模型,并在模型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广东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布局规划,为拌和站物流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重型石油管道铺设船是一种特异型船舶,其水上和水下结构庞大、不规则,受风流影响复杂多变,进出港操纵难度较大。2016年6月,重型石油管道铺设船"乐维克冠军"轮(LEWEK CHAMPION,以下简称难船)由于螺旋桨发生故障失去动力,须拖带进港并停靠厦门港招银码头10号泊位维修。厦门港引航站承担本次引航任务。受该船船首外伸铺管架的限制,本次拖带只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达到高速列车碰撞过程中整车的均布吸能,实现列车各车辆同时参与碰撞吸能,提高车辆耐撞性的目的,针对现有切削式防爬器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切削厚度随切削行程渐变、切削行程可控的新型切削式防爬器;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防爬器切削吸能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初始切削厚度对整个切削吸能过程的影响;开展了防爬器碰撞冲击试验,考察了防爬器的缓冲吸能特性,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初始切削厚度较薄时,切屑呈螺旋状,卷曲曲率较小,初始峰值力较低,切削过程更稳定。由于切削行程和厚度的可调节,实现了在碰撞过程中界面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有利于保护车体及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