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通过变化基层的力学参数,分析路面结构层中剪应力和压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而推荐出考虑抗车辙性能的路面结构力学参数及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掺加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研究,分析了特殊路段中面层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优化、油石比选定、路用性能的影响及施工工艺控制.结果表明:特殊路段中掺加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应偏细些,最佳油石比宜在普通路段沥青混合料基础上增加0.2%,且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提出了施工工艺中关键环节的控制要点,可供特殊路段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剪应力点位的分布,通过建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模型,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在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的分布规律,从中得出剪应力最大值对应的点位,然后研究车辆荷载、面层模量和厚度对其点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最大剪应力点位在轮胎中心点对应下距路表6cm深度处,由此提出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中对中面层应主要考虑其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长寿命沥青路面与传统沥青路面特点的基础上,从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路用性能及结构层四个方面对长寿命沥青路面与传统沥青路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为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DSR)、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及弯曲梁流变(BBR)试验,研究了掺加氧化石墨烯(GO)、多聚磷酸(PPA)及其复配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流变特性与抗热氧老化性能,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沥青不同热氧老化状态下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掺加氧化石墨烯、PPA能显著改善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弹性变形恢复能力,与SBS改性沥青相比,氧化石墨烯复配PPA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抗车辙因子更大,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更小,且老化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更小,其高温抗变形能力、弹性恢复性能及抗高温热氧老化性能优于SBS、SBR改性沥青;通过氧化石墨烯复配PPA显著降低了老化前后沥青的劲度模量及老化后劲度模量的增幅,有效改善了沥青的低温抗变形能力及抗低温老化性能,其低温抗裂性能与SBR改性沥青相当;老化前后氧化石墨烯复配PPA改性沥青不同分子量的分布区域更窄,RTFOT、PAV老化后,氧化石墨烯复配PPA改性沥青的分子量(Mw、Mn)及分散系数d的变化幅度相较于SBS、SBR改性均更小,其抗热氧老化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关中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典型养护工程检测结果,采用S型曲线模型,对PCI、RQI等路况评价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拟合路面性能衰减曲线,对比不同组合下的PCI、RQI模型参数,分析面层厚度及交通量对预防性养护PCI、RQI阈值的影响。研究表明:S型路面性能衰减模型与路面性能衰减规律吻合度佳,其相关系数R2高于0.95;路面性能衰减函数中,|PCI"|、|RQI"|最大值对应的路况评价指标可作为预防性养护阈值,其中,预防性养护PCI阈值取85.0,RQI阈值取84.0。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分析不同气候分区下14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初期弯沉现场检测数据,得出不同气候分区下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弯沉的衰变幅度;并采用双控指标(即指标的衰变幅度和交工验收标准),建立了弯沉的验收标准。为后续建立关键指标竣工验收标准提供依据,进而指导陕西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盐冻融循环下添加剂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橡胶粉、PE、岩沥青、消石灰六6种添加剂制备沥青胶结料,对不同沥青胶结料分别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以及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盐冻融循环作用,掺加添加剂的沥青抗车辙因子显著提高,从而改善了沥青的高温性能,其中PE、橡胶粉对其改善更为显著;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明显降低了沥青的低温劲度模量,对沥青的低温抗开裂性能有较大改善;聚酯纤维改善沥青疲劳性能的效果最好,PE次之,其他几种添加剂对沥青的疲劳性能改善效果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SBS改性沥青的性能,针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剪切时间、剪切温度以及剪切速率等方面的问题,使用ESSO90#沥青为基质沥青,4303SBS为改性剂,利用三种不同的生产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剪切时间与SBS改性剂的用量有关,一般在45min~2h,剪切温度在170℃~175℃之间,剪切速率6 000r·min-1,上述条件下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短期老化(RTFOT)、长期老化(PAV)、紫外老化(UV)3种老化方式,采用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和弯曲梁流变(BBR)等试验,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纳米氧化锌(Nano-ZnO)单一改性及复配胶粉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状态下的高低温流变特性,最后通过DMA试验分析了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对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及抗高低温老化特性改善优于SBS改性;经过RTFOT、PAV、UV老化后,3种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沥青中Nano-TiO2/橡胶复配方案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劲度模量及玻璃态转变温度Tgc和Tgs变化幅度最小,其抗紫外线老化和抗热氧化性能更强;不同老化条件下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c和Tgs均与劲度模量之间呈线性相关,通过损伤曲线得到玻璃态转变温度Tgs与劲度模量的相关性更好,Tgs能更有效评价不同老化状态下纳米材料复配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