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ABS是改善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装置,针对越野车结构及运行工况复杂,提出通过加装加速度传感器来校正参考车速、提高估计精度的方法。经试验验证,此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系统是一种优良的高速、宽带接入解决方案,是实现光纤到户(FTTP)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在介绍BPON系统的网络分层结构基础上,分析了光网络终端(ONT)设备实现的主要功能,讨论了实现方案.利用嵌入式思想开发ONT系统,并研究了软件设计的主要方法.将软件划分为5个模块,设计出每一模块的流程,并讨论了其中的消息处理核心功能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宽带无源光网格(BPON)关键技术之一测距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测距过程中ONU的两种安装方法,对测距过程中的状态转移、消息交互、序列号SN搜索方法等过程进行了分析.分别设计出在热PON、ONU和热PON、热ONU两种类型下,具有SN搜索功能和不具有SN搜索的OLT和ONU的测距流程.通过该过程的设计,对BPON测距这一关键技术在软件设计上提供了可参考的设计依据和指导原则,为软件设计清除了部分障碍.是对G.983协议中测距建议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所谓路面平整是以几何平面为基准,表现为路面纵向和横向的凸凹程度,即实际路面表面对设计的几何平面的偏离程度。优良的平整度不仅是车辆高速、舒适、安全地通行的重要保证,更对路面养护费用和使用寿命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路面施工方面探讨造成沥青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三点小梁疲劳试验研究了3种纤维对强嵌挤骨架密实(SISG)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纤维掺量的增加,SISG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及低温弯曲应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矿物纤维、木质素纤维和聚酯纤维掺量分别为0. 3%、0. 5%、0. 2%时,SISG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达到最佳。与未掺纤维SISG沥青混合料相比,0. 3%矿物纤维、0. 5%木质素纤维和0. 2%聚酯纤维SISG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分别可提升22%、13%、20%,低温性能分别可提升32%、30%、23%,疲劳性能分别可提升25%、6%、36%。  相似文献   
6.
薄层罩面能迅速恢复路面行车能力,已成为沥青路面养护的重要手段。设计SM A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基于试验验证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冻性,满足寒冷地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要求,为寒区开展沥青路面养护提供数据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预测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成因,利用水土流失预测数学模型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介绍了分区、分期的防治措施。可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周边地区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最大粒径为53 mm的水泥稳定碎石(CTB-50)抗冻性能,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级配类型、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冻融强度劣化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能先急剧降低,冻融7次后抗冻性能不再有显著变化;水泥稳定碎石存在冻融强度极限劣化系数,CTB-50为0.845,比CTB-30的0.795提升了约6.3%;相同冻融次数后CTB-50与CTB-30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值至少为1.15,且随冻融次数增加,强度比值增大,可达1.27;随水泥剂量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冻融强度劣化系数有所增大,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