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活动空间能够反映居民受到的时空制约以及移动自由度,对分析居民出行行为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强调时间维度对个体活动空间的重要塑造作用,引入活动持续时间作为权重因子,构建了活动空间的时空重心测度模型,提出“偏移度”“扩展度”两个概念来量化个体活动空间,并与传统空间中心测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昆明市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活动空间是由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共同决定,当存在出行距离大于4 km以上,偏移度对空间测度的修正程度约为5%~15%,时间要素对活动空间的影响程度变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迁居居民日常活动—出行模式不仅是短期决策下的行为响应,更是长期生活中习惯、态度等因素的作用结果.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和计划行为理论,应用迁居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从外部时空制约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考虑迁居居民出行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构建了迁居居民活动—出行行为选择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在迁居事件作用下,居民活动—出行行为发生了巨大调整.具体而言,居民活动—出行调整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层级决策序列,通勤活动的调整优于非通勤活动,且会制约着非通勤的安排,进而影响到不同类型的非通勤活动间的交互关系.其次,居民行为选择还受过去态度及偏好的正向引导作用,习惯影响次之,且迁居前各行为间存在的交互模式会进一步传递到现活动安排中,主要凸显在非通勤上.与此同时,外部时空制约和主观因素同时作用于现出行行为上时,外部制约会通过态度或习惯的影响来调整活动和出行模式,以维持或重构日常生活支持网.  相似文献   
3.
居住地是家庭成员日常活动的主要起讫点,迁居会导致家庭日常生活空间重组,进而成为影响成员活动安排和出行模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迁居家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个体和家庭两个层面分析迁居前后日常活动—出行行为的调整变化,以揭示家庭成员间的交互模式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迁居对成员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通勤模式调整上,其次是在家务分担上.具体来说,当两个成员均受到职住错位影响时,双方在家务活动安排上交互强烈,家庭内部会通过替代或互助等互动模式来平衡通勤活动所受到的时空制约;当只有一方受到职住错位制约时,双方交互程度进一步降低,家务活动安排上表现出显著性别差异,男方较容易受通勤活动的影响而放弃承担家务活动;当双方均处于职住邻近状态时,双方交互程度最弱,家务活动常采用陪伴或联合等协作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