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实践和活动的评估有着发现价值的功能,它通过对教育教学现实的综合分析、对主体潜在的教育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主体教育需求与客体现状的动态关系的分析来加以体现。高等教育评估要建立价值发现的实践机制,以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教评估中的自我意识是评估各主体在不断的反观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被评主体地位的确立,评估主体的成熟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学校质量形成过程中存在质量标准应用的误区,我们应该明确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质量生成,重要的是端正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的理念,形成质量生成意识,促进质量管理中的质量主体互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致力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异口同声“争创一流”的潮流中,董云川教授带领高等教育学科的一批师生开始了聚焦于高等教育非强势群体的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生存发展专题、高等教育情景中的民族专题、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题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专题等,相关成果不断涌现。最近,董云川所撰写《非主流高校的生存策略:一个亟待关注的高教研究视界》于2007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发表后,很快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引用该文观点并综合了课题组实证调研内容在2007年11月28日以较大篇幅刊发了《贫困地区高校发展面临边缘化困境》一文,观点迅速被多家网站转栽。该文提出的“非主流高校”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为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这些高校的生存问题,进一步明晰深化“非主流高校”在一个国家和谐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董云川教授邀请了其研究团队中具有不同代表性和研究特长的成员做客本刊“教育学家茶座”,就此问题从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法、教师发展、后现代等视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董云川:“非介入”,也能研究吗? “评估后”研究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元评估”,也有“评估发展”研究,重心都是指向评估结果这一环节。结果分析不仅是满足于评估实施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从评估学理的角度去分析评估实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通过自始至终信息分类、编码、采集等手段,以各学校的评估信息单元为基础,最终对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状态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