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47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70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结合计算示例说明体外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计算特点,并对其设计方法作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2日,铁道部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评审会议,铁道部计划司、财务司、运输局、公安局、信息办、鉴定中心、资金中心、信息中心和铁科院的领导参会指导。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公安部十一局、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安全检测中心、中航信公司、铁道部信息中心、上海铁路局和成都铁路局的7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5.
对道路土石方调配的累计曲线法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了分段调配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实现了道路土石方调配及调配的可视化、可交互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调配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二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多个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实测资料,得到了水利工程中无坎宽顶堰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克服了查表法中需要通过多步直线内插带来的不便,更适合在水力计算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采用三维频域理论分析西非海域FPSO的水动力性能,得到船体各自由度的运动响应,慢漂载荷,附加质量和势流阻尼等;随后,利用分块法将波浪散点图离散为若干个海况,基于准动态方法对多点系泊系统进行分析,得到各海况下船体的漂移和各系泊缆的张力;最后,结合前两步的计算结果,采用T-N曲线,雨流计数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对系泊缆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各系泊缆的疲劳寿命沿长度方向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锚链顶端和触底部分的疲劳寿命较短。此外,西非海域的涌浪对系泊缆的疲劳损伤较大,系泊设计时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座三跨58m双曲拱桥沉井基础被水严重冲刷后的病害,采用桩基础置换原有的沉井基础,组成一个庞大承台的深基础,从而避免冲刷造成的危害。其设计和施工方法可供加固类似病害的其它桥梁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10.
一起轻度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报告上海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200071)王瑾,单国财,周惟菁1995年1月17日某铁路售票房发生一起5名售票员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故。现报道如下:1中毒经过因停电票房使用1台2.5kW的小型发电机发电照明。小型发电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