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儿,女,1岁4个月。因“四肢无力10月余”于1987年7月10日来诊。生后6月内生长发育如常儿,以后逐渐出现四肢无力,双手不能握住东西,已学会的独坐功能又复消失,至今不能站立,可叫“大、大”“妈、妈”,无抽风史。系第二胎二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6个月后,因出现上述症状,停哺母乳,不但未能缓解,反而愈来愈重。兄患同样疾病,其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与患儿完全相同,病程呈进行性,于3岁时死于肺炎。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 98例上消化道癌患者和98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其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积极应对方式总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应激可能是上消化道癌的一个致病因素 ,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上消化道癌的一个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患儿李某,男,1岁4个月,住院号205696,以发热咳嗽15d 之主诉于1987年2月26日入院.住院前15d,患儿无明显原因发烧,体温39℃,无寒颤,伴咳嗽.发热第2d 突然两眼上翻,四肢抽动,持续约5min 经针刺、降温后缓解.此后发现患儿两眼发红,面部、四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当地医院怀疑麻疹,出血热等,用抗生素、中药治疗,两天后皮疹消退,但体温波动在39~40℃.第7天发现双手、足又硬又肿,小儿哭闹不安,不能站立,咳嗽加重,体温不降,后转我院治疗.病后患儿精神食欲差,大便稀,无脓血和粘液.小便正常。系第2胎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曾患过麻疹。预防接种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 T38.6℃,发育营养欠佳.皮肤无出血点,颜面及躯干无支疹.结膜无充血。口唇干燥,发红,皲裂.口角糜烂,舌尖溃疡,舌质红,有芒剌.咽充血,颈无抵抗.右侧颈淋巴结如黄豆大小,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对于胰腺癌K ras基因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针对于K ras基因第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C 2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 4 8h后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组胰腺癌细胞株PC 2的ras蛋白和K rasmRNA的表达程度较正义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针对于K ras基因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 ,对靶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观察41例小儿肺炎病程中LPO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期LPO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重症急性期LPO明显高于轻症急性期(P<0.005);性期LPO与病程呈正相关(Υ=0.769)。说明自由基、LPO参与了肺炎的发病机制,且与肺炎病情和病程有关,本研究为应用抗氧化剂治疗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正>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对ALRI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已成为研究和防治ALRI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及肺炎的流行病学因素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979年~1988年在我科住院ALRI患儿(不包括新生儿),共3923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总人数30.9%。其中喘支241例(1.94%);毛支70例(0.55%);肺炎3612例(28.45%)。男女之比∶喘支2.65∶1;毛支3.38∶1;肺炎1.55∶1,重症肺炎2.35∶1。死亡139例,占儿科同期死亡总数33.09%,男女比2.39∶1。病死率:喘支0.42%;毛支5.71%;肺炎3.7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华蟾素、吉西他滨及华蟾素与吉西他滨联合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的影响,研究华蟾素作用HepG2细胞后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对华蟾素、吉西他滨及华蟾素+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差异;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pG2细胞中OPN的表达.结果 华蟾素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的增殖呈抑制作用且呈现时间与浓度的依赖性,并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联合组凋亡诱导作用强于单药组(P<0.05);华蟾素能下调HepG2细胞中OPN的表达.结论 华蟾素与吉西他滨联合对肝癌HepG2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OPN的表达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人淋巴结cDNA文库中克隆全长型LEF-1的编码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中,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目的 基因的细胞株,Western blot鉴定目的 基因的表达,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对肿瘤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LEF-1真核表达质粒,获得稳定表达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的HeLa细胞株,转染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凋亡水平降低,体内成瘤能力加强.结论 全长型LEF-亚型的上调表达对于HeLa细胞的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