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本文报告1977年~1988年间,收治的75例胆道残留结石,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29例,各种内引流手术30例,纤维胆道镜取石16例。本文就残留结石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分析讨论,强调了术中造影和纤维胆道镜联合应用是预防胆道残留结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要本文观察了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IgM 术后10天明显下降(P<0.01),术后60天有回升趋势(0.050.05);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但均低于正常值(P<0.001)。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有改变,脾切除使这些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8年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64例,其中36例进行了近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胆石性胰腺炎之临床表现,除具有急性胰腺炎特点外,还具有胆石症和一过性肝损害。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B型超声检查和肝功化验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应在胰腺炎症有效地控制后早期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4.
对13例正常人、2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观察,同时测定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病理性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呈明显增生性改变,胞质内PAS、AB染色增强,上皮间有大量杯状细胞;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为正常人的2.6倍。提示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可导致胆汁中糖蛋白含量增高,二者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0年来对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21例的处理,认为对胆囊切除术后早期(2周以内)黄疸,正确的判断、及时果断的处理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最为重要。而对手术后晚期出现的黄疸,全面的术前检查、明确梗阻的程度、部位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提高首次处治的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院251倒闭合性腹部损伤中,合并胰腺损伤的15例,其术前确诊困难,术中发现其中陕头损伤3例,体部损伤6例,尾部损伤5例,挫伤1例。行胰床引流1例,修补8例,胰尾切除6例。作者认为上腹部挤压伤者,术中应常规探查胰腺。尤其术前腹穿抽出淡红色血性液者,应考虑胰腺损伤的可能。手术方式依损伤的程度作胰床引流、修补及胰腺部分切除,对于胰头部的损伤主张修补加十二指肠及胆总管减压,为预防胰瘘,术中应力争结扎主胰管。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57~8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1例,其中根治术17例,局部切除4例,内引流术10例,术后存活最长达11年之久。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在临床上与壶腹周围癌,胰头癌不易区别。本文就其发病率,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强调早期诊断是提高术后五年生存率的关键,并指出,局部切除对年老、体弱、局限性病变的病人亦能提高其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6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术前6例均有心绞痛,胆绞痛常诱发心绞痛;心电图示:6例均有冠脉供血不足。胆囊切除术后随访(最短半年,最长11.5年,平均3.5年)。4例心绞痛基本消失,2例明显减轻,心电图2例正常,2例好转;2例无变化;1例频发房早房颤9年,术后心律失常消失。6例心功能均改善。因此,我们认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不是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对于这类患者应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尽早择期手术,这不仅可防治胆石病及其并发症,还可以改善冠心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