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正> 用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尿中EHF相关抗原是早期诊断EHF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常规底物邻苯二胺(OPD)敏感性较差,故检测时需要将患者尿液做15~20倍浓缩,这样既费时费力,又因浓缩时要将患者尿液在常温下做较长时间的处理而损失部分抗原,且往往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我院自1983~1985年100例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素氮、肌酐、血清电解质、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溶菌酶,尿红细胞形态观察以及部分肾穿病理资料而将其分成4种临床类型,其中75%为非少尿型,19%为少尿型,3%为慢性肾衰型,3%2次肾衰型。比较各型之间临床表现,肾功能和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故认为对流行性出血热肾衰临床分型的探讨,对指导防治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1988年~1990年1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放免法检测血浆6-keto-PGF_(10)和TXB_2。其结果显示血浆中PGF_(10)、TXB_2在肝炎患者中均升高,PGF_(10)/TXB_2比值降低,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对两者变化原因与黄疸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两者在肝炎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ABC法是将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与免疫酶系统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我们采用生物素酰-N-羟基丁二酰亚胺分别对抗HBs、羊抗免IgG和HRP进行标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死于休克者较少,而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者明显增多。哈医大分析了1980年365例死亡病例,死于少尿期者占50.76%,且尿毒症死亡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化学、肾活检、电镜技术的进展。为研究出血热肾衰机理开辟了广阔前景,国内外对这方面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光镜活体染色方法观察流行性出血热血尿中红细胞形态,主要是“肾小球性”血尿。血尿中变形RBC和正常RBC在大小和形态上差异明显。变形RBC百分率随着病情进展百分率上升,极期最高,恢复期渐正常。变形RBC在80%以上,血尿中素氮、肌肝含量明显升高。最后,对血尿中变形RBC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建议EHF患者血尿变形RBC变化,可作为肾损伤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幼年小白鼠经体内~3H-TdR参入法液闪测定,检测一侧肾缺血及对侧肾切除后留存肾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肾缺血、肾切除24h后均促进留存肾DNA合成。而一侧肾缺血同时对侧肾切除留存肾脏~3H-TdR参入量升高最明显。并探讨了一侧肾缺血及对肾切除后留存肾的代偿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脑脊液分离病毒国内外尚未见报告。我院于1986年8月从1例EHF伴昏迷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8岁,13天前因发热、头疼,腰疼5天,低血压、尿蛋白(++),以出血热在某医院治疗。经对症处理渡过休克、少尿期,病程11天进入多尿期,当天曾抽风一次,约2~3分钟,当时BP29.3/13kpa,经降压、镇静后好转,10小时前又昏迷并突然抽风5~6次,每次约2分钟,经上述处理疗效较差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