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三菱帕杰罗V43型越野汽车,低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工作正常,但高速时(高于80公里/小时)使用制动后踏板不回位,汽车出现拖滞现象。故障检查:开始以为是活塞回位不良或踏板自由行程调整不当造成的,但调整了踏板自由行程,吹通了管路,更换了制动液,检查保养了分泵活塞后试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可能对地表建筑产生严重影响。由施工引起的结构破坏或倾覆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施工引起的建筑沉降变形对建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影响将是值得广泛关注和不容忽视的。在简要分析隧道施工对上部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影响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结构内力变化等相关设计参数的改变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指标提供了依据,对既有建筑物下的隧道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款东风载货车都改配了现行的离合器液压操作系统,比起原来的机械式操作机构省力方便。但是对于驾驶员和部分修理工来说,液压系统的维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经过实践探索,我摸索出一些简单有效的做法,以供参考:离合器总泵和分泵是更换总成,还是只更换泵中皮碗,应视情而定。如  相似文献   
4.
通过简单的ANSYS断裂力学模型,计算隧道二衬裂缝在不同灌浆压力作用下的缝端应力强度因子,并依据裂缝扩展准则的判据,分析不同灌浆长度时的允许灌浆压力,给压力灌浆修补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隧道涌水一直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以及成本的主要因素,一旦隧道施工涌水控制不好,会对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准确的预测隧道的涌水量,将为隧道的施工安全以及降低成本带来巨大的益处.以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经济、合理的隧道涌水模型预测隧道涌水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为隧道安全、经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渝黔山区高速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铁路所经的地质条件对贵州省喀斯特核心区高路堤与高架桥比选,从地质、路线总体设计、节约土地、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工程可靠度、沉降与轨道平顺性、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渝黔山区高速铁路工程的选线设计,高架桥较高路堤有明显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富于的地下水对隧道建设及隧道使用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文中结合工程实例,论述富水区域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分析隧道中地下水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正确处理隧道中的地下水病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跨径地铁车站交叉口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重庆.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市政交通工程高义口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软件ANSYS三维数值模拟大跨径地铁车站与出入口通道交叉部位,在有出入口与无出入口情况下,对车站交叉口附近围岩和初期支护力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位移进行监测,分析围岩的位移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验证数值分析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出入口开挖对交叉口区域内围岩的位移和应力都产生显著影响,交叉口拱顶和底部位移影响较大,应力在拱顶、拱腰和底部都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隧道爆破振动灾害的危险状态进行有效地预测,实验采用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改进的BP算法,建立以实测隧道爆破掏槽眼装药量、爆心距和爆破振速为主要爆破影响因素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振速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继而引用GB 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所规定的临界安全振速反向预测掏槽装药量,通过反向预测计算得出满足安全振速要求的临界掏槽装药量。预测结果表明: LM BP算法相比传统的经验模型在振速预测上表现更好,通过反向的预测运算,能有效预知临界装药参数,对爆破振动安全预测及控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不同动静条件下隧道爆破地震波对高层建筑结构放大效应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的时程特征分析方法,建立以动静条件下隧道爆破-围岩-建筑结构多场耦合模型,对高层建筑结构放大效应的规律及结论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 在动静条件下建筑结构的响应特征不相同,放大效应规律也不一样; 静条件下工况相比动条件下放大效应更为明显,而动条件下的放大效应规律更偏向于贴合实测情形且表现更为复杂化; 通过对建筑结构在不同动静条件下的放大倍数进行对比分析,单纯从岩性条件上来评价,可推测出较软围岩工况的放大效应相比较硬围岩工况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