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为了提高PSI沉降监测的精度,在常用干涉组合方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空间基线和时间基线阈值以及各干涉对的干涉相位噪声限制,提出一种新的干涉组合方式.选取上海市局部区域作为实验区,以16幅TerraSAR-X (TSX)影像为数据源,采用考虑干涉相位噪声的PSI干涉组合方式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干涉组合方式相比,本文提出的干涉组合方式获取的干涉对数量最少(92对),PS个数最多(27 026个),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年沉降速率中误差为±3.89 mm/a,比已有的干涉组合方式的精度平均提高1.86~3.00倍,证实了该干涉组合方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智能交通系统中几种最短路径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短路径选择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能够根据存储在电子地图中的道路网的拓扑关系,实时准确地规划出最短路径。目前的最短路径算法主要有4种,即Dijkstra搜索算法、A*算法、A*优先算法、A*双向分层启发式算法,每一种算法都有不同的执行标准,例如有的算法考虑获取最短路径,但没有考虑算法运行时间;有的算法同时考虑在运行时间和获取最短路径这两个方面。详细分析这4种算法的路径算法,比较其优劣。  相似文献   
4.
交通数据探测器由于其成本高、覆盖范围小等缺点,很难满足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浮动车系统可以基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特点,并就应用于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的虚拟仪器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虚拟仪器技术,尤其是与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的虚拟仪器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