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强紫外线对高弹沥青的老化作用,延缓钢桥面铺装层路用性能的衰减速率,通过模拟紫外老化试验研究紫外老化对高弹沥青性能的影响,对比3种抗紫外老化剂改善高弹沥青性能的效果,优选出最佳的抗紫外老化剂以及最佳掺量,并评价该抗紫外老化剂对高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外老化降低了高弹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值和软化点,但抗车辙因子略有增大;2) 3种抗紫外老化剂均能改善紫外老化对高弹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的不利影响,其中抗紫外老化剂UV-1改善效果最佳。建议采用抗紫外老化剂UV-1改性高弹沥青,它是延缓钢桥面铺装层紫外老化的有效措施,并能提高钢桥面铺装层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2.
王滔  王民  彭祝涛  肖丽 《隧道建设》2020,40(Z1):429-435
为解决我国沉管隧道沥青路面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以文献查阅、交流问询、实地观察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韩国釜山海底隧道等国内外12座沉管隧道沥青路面服役现状进行调研,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沉管隧道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并不突出,路面最低温度比区域自然环境最低气温高约6 ℃,最高温度与区域自然环境最高气温相当,服役温度通常不超过40 ℃; 2)裂缝是沉管隧道沥青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沉管隧道管节和节段接缝处是沥青路面受力的薄弱环节,易开裂破损; 3)存在路面平整度较差、抗滑性能衰减突出、隧道口易形成坑槽病害等问题; 4)对于新建沉管隧道,宜根据隧道结构条件、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力学分析,对节段和管节接缝处沥青路面进行细部设计; 5)对于沉管隧道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公称粒径的SMA以及耐磨性能更优的集料; 6)对于隧道口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水侵害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钢桥面改性沥青SMA10铺装抗滑性能及衰变规律,选用集料/沥青混合料摩擦特性测试仪,对不同温度条件与荷载水平条件下的试件进行加速加载磨耗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动态摩擦系数Dμ,同时采用摆式摩擦仪、铺砂法及激光扫描仪对加速磨耗试件的摆值BPN、构造深度MTD及断面平均构造深度MPD进行周期性采集,获取多因素条件下SMA10抗滑性能指标变化数据,并基于Asymptotic模型,采用归一法及导数极值法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抗滑性能评价指标与磨耗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磨耗次数的增加,SMA10的抗滑性能衰减速率呈“先快后慢”规律,且各项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系数达到0.95以上;2)不同磨耗阶段,抗滑性能指标及衰变速率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温度条件,荷载水平对加速抗滑性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室内60 ℃车辙试验结果与实体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高温稳定性不一致的原因,揭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发展规律,采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采用建设期现场铺装用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了40 ℃、60 ℃、70 ℃温度条件下、接地压强为0.5,0.7,1.0 MPa的组合结构车辙试验,建立了车辙深度与温度、接地压强、作用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试件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和混合料抗剪强度计算,提出了不同温度、接地压强条件下的抗剪性能参数,建立了与温度、荷载作用次数、抗剪性能参数相关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同时,根据实桥温度场、轴载谱,分温度、荷载区间进行了轴载作用次数统计和车辙深度计算,并用实桥车辙对预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辙深度与荷载作用次数呈对数函数关系,与温度和抗剪性能参数呈幂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所提出的预估模型计算所得车辙累计深度与现场历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桥15年设计寿命期末的车辙深度预估值将达到2.354 mm;基于实桥结构、铺装材料、交通、气候条件所建立的预估模型,可实现车辙破坏深度的有效预估,对指导中国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国内钢桥面铺装类似结构使用条件和病害情况,提出满足万州驸马长江大桥高温重载使用条件的钢桥面耐久性铺装设计方案及主要控制指标,对提高驸马长江大桥等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站段合并后,统一标准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及统一标准后的基本做法与实践等,论证了统一标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农村低压电力网的三种运行方式作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在农网改造后,由于绝缘水平的提高,建议在采取一些补充措施后,将TT系统改为IT系统,以利提高供电可靠性等。  相似文献   
8.
刘攀  刘洋  张征  肖丽 《交通科技》2022,(2):83-86
针对无缝伸缩缝用高性能聚氨酯弹性混凝土,研究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对其施工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高性能聚氨酯弹性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并与同类聚氨酯弹性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集料级配为0~3 mm玄武岩集料:矿粉=70:30(质量比),较佳的油石比为23%.在此条件下,高性能聚氨酯弹性混凝土能获得...  相似文献   
9.
针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波动范围大和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结合混合料结构组成特点,基于矿料最大密度理论及贝雷理论,初拟10种级配曲线的矿料,通过体积性能、流动性能、嵌挤性能等多个参数的测试评价,提出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矿料评价指标,并制定了优化的级配范围。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矿料级配评价指标及级配范围是合理可行的,级配范围内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度及增量波动范围极小,对指导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保障混合料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常用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研究,并对Witczak动态模量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且呈明显指数关系;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随加载频率提高而增大,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动态模量与频率呈明显对数相关性,当温度较高时动态模量与频率无明显对数相关性;Witczak预估模型在温度低于45℃时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预估是可行的,但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由于动态模量偏低,其预估值偏差较大,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