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在免疫学研究中抗体的F(ab’)_2已为不可缺少的试剂,然国内市场既无抗体F(ab’)_2出售亦无制备F(ab’)_2所需的结晶胃蛋白酶供应。我们在瘤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中须用人IgG的F(ab’)_2作抗原制备抗多价人免疫球蛋白(Ig)抗血清,为此乃以药用胃蛋白酶为材料制备了三次结晶的胃蛋白酶,用以水解人IgG,制备出IgG的F(ab’)_2片段兹将我们的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用我们改良的特异性红细胞粘连试验对50例食管鳞癌的A、B血型抗原进行了研究。由于已往该试验都是在不染色切片上观察,有时难予辨认癌细胞或细胞巢,故我们在抗原反应之前将切片作美兰染色。观察后以5%福尔马林和5%戊二醛的PBS固定切片,然后行H E染色,这样切片可长期保存。5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之正常上皮均为血型抗原阳性,然47例之癌组织却呈不同程度的血型抗原丢失,完全丢失者28例,部分丢失者19例。将癌组织中血型抗原丢失情况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性、局部转移、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性间质增生进行比较,发现血型抗原丢失的程度与癌的分化高低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癌的浸润性、局部转移、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增生无明显关系。我们认为癌组织血型抗原丢失可能是随着细胞癌变而来的去分化现象,癌细胞可能丧失了合成这种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 不少学者报告人类某些恶性肿瘤中的单个核细胞浸润(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与预后呈阳性联系,浸润高度者预后常较好,然而对于浸润细胞的类型及它们的分布状况却很少研究。在肿瘤免疫研究方面一般认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性免疫在实体瘤的排斥中起主要作用,但在宿主体内针对肿瘤的细胞性免疫究竟如何进行,何以带瘤宿主的淋巴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在体外研究了20例癌性胸、腹水中巨噬细胞(Mφ)的功能,包括 IL-1的产生和对人肺癌细胞系PGT 的细胞毒作用,用12例结核性胸水中之 Mφ作为对照。实验表明:TAM 的IL-1产生能力及细胞毒作用均较结核性胸水 Mφ为低;LPS、IFN 或消炎痛可增强 TAM 的此等功能;患者自身胸、腹水于高浓度时(≥12.5%)抑制而于低浓度时(6.35%)增强此等 TAM 功能。实验提示 TAM 中抑制性 Mφ增多、一些 TAM 处于未活化状态和癌性积液中存在的某些其它抑制因子均可能与 TAM 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ABC免疫酶技术和一组证实T淋巴细胞亚群的单隆抗体T_4、T_8及免疫电镜技术,在原位观察了15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和4例宫颈癌活检标本,结果发现,大部分T淋巴细胞浸润在癌间质,而实质中的T淋巴细胞极少,其中T_8表型为多,T_4表型次之。仅少数T_4~+、T_8~+细胞和癌细胞直接接触,这些细胞大多数呈现胞浆极向化,少数同时有线粒体增多。与淋巴细胞接触的癌细胞中,仅极少数发生破坏,其形式类似于Kerr等人描述的“APOPTOSIS”这提示有些T_8~+及T_4~+细胞在体内可能具有杀伤瘤细胞的作用,然而,这是一少见现象,因之不能抑制肿瘤的持续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对12例不同部位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有少数淋巴细胞以多种方式和瘤细胞相接触。与淋巴细胞接触的瘤细胞有些出现了破坏性改变,这些改变符合细胞自谢(Apoptosis)变化。此等结果表明,有些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內对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被杀伤瘤细胞的主要死亡形式为自谢。然而由于和瘤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极少,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杀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食道癌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我组历年积累2590例恶性肿瘤活检材料之分类统计,食道癌即达167例,次于子宫及皮肤恶瘤而居第三位。由于食道癌手术治疗之开展,仅为近三十年事,因之,国内外有关本病病理材料尚不很多,国内现能觅及者有1955年刘永等氏及1958年吴英恺等  相似文献   
8.
<正>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免疫反应中,不仅有淋巴细胞的参与,还有一类细胞也能接受抗原信息,并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起着免疫的调节作用。这类细胞除了为人们所公认的巨噬细胞外,可能还包括两种网状细胞,即树突样网状细胞和指突样网状细胞。树突样网状细胞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它主要地特异定位于淋巴组织的B细胞区,其功能多认为能保留抗原或免疫复合物,与生发中心的形成有关,而指突样网状细胞只是近年才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甲型链球菌抗癌制剂。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不甚明了。本文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多抗甲素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确有抑瘤作用。多抗甲素可激活Mφ,使其呈现典型的活化特征,活化Mφ在体外粘附及杀伤瘤细胞能力增强:用药后瘤周浸润的Mφ数目增多,肿瘤出血坏死更为显著;提示在多抗甲素抑瘤效应中活化的Mφ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提示多抗甲素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宿主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在本实验的抑瘤效应中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发现动物的移植性肿瘤一旦消退后再次移植该瘤不能成功,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在非近交系(non-inbred strain)动物中用移植性肿瘤进行的,以后发现肿瘤移植中的免疫现象与移植正常组织者一样,是由于供体与受体细胞间存在的同种抗原差别造成的。于是人们对肿瘤免疫逐渐失去信心,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