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4月20日下午3:30,新加坡地铁环线C824标段的一段明挖区间隧道在开挖至第10道支撑(约33 m深度)的时候出现了坍塌事故.事故造成了约100 m左右区间隧道围护体系的彻底崩溃,4人死亡,紧邻的Nicoll大道下陷,以及周边一些城市生命管线严重损毁.文章对这次事故的工程背景、地质条件以及事故发生的过程进行了扼要介绍,旨在为本文的姊妹篇--新加坡地铁环线C824标段失事原因分析(二~三)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以期与她们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事故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采用准静态法对CRH2-300动车组动车转向架构架垂向斜对称动载荷进行识别,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载荷识别敏感部位以确定其识别点,进而建立载荷识别方程.根据京津客运专线实测数据,得出垂向斜对称动载荷最大值,并编制了载荷谱.为准确评价动车组转向架疲劳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大基坑施工变形的智能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理论,采用智能预测控制的思想,建立了一套集基坑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神经网络预测器和模糊控制器组成,所提出的神经网络多步预测,采用了时间窗口滚动技术,实现了基坑施工全过程的滚动预测,可以一次预测多步施工的变形而达到早调整基坑施工参数完成变形控制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理论研制了基坑施工变形的模糊控制器,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实时主动控制。在MATLAB5.2平台的主持下,成功开发了便于实际工种使用的基坑施工变形的智能化预测控制软件系统。通过上海市某深大基抗工程的施工实例分析,验证了上述研究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智能预测控制系统对深大基坑的完全施工过程具有很好的预测和控制效果,真正做到了施工过程的实时、动态、智能化变形控制。软件系统操作界面简单、直观,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Nicoll Highway坍塌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调查的同时,修复方案的比选与论证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经过对原位和改线两种方案综合比较,最终选定改线修复.修复工作于2005年1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全部竣工.改线修复方案的主要项目包括新的盾构始发井和接收井、区间盾构隧道、新的Nicoll Highway车站.以及新老隧道的对接等.文章重点对修复工作的一些技术难点与风险以及实施情况进行扼要介绍.这些技术要点主要涉及:对深埋隧道管片的切割清理、新老隧道的对接、JMM深层地基加固,以及盾构机在车站内整体牵引平移等等.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20日下午3:30,新加坡地铁环线C824标段的一段明挖区间隧道发生严重的坍塌事故[1].事故发生后调查工作随即展开.通过为期一年的全面深入调查,最终形成了各方认可的一敛意见和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围护体系设计中的两方面的错误是导致基坑围护体系失事的诸多原因之一:①在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中,对饱和软土采用排水条件下的参数,使得水土荷载较实际情况偏小,进而低估了围护体系的变形和内力,使围护体系设计偏于不安全;②支撑与围檩的连接细部设计中错误地选用了局部屈曲失稳的悬伸长度,导致结构偏于不安全,以及后来又用槽钢代替胫板在极限承载力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体系的延性却大大降低,短短数小时内体系彻底崩溃,应急预案来不及反应.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20日下午3:30,新加坡地铁环线C824标段的一段明挖区间隧道在开挖至第10道支撑(约33 m深度)的时候出现了坍塌事故.事故造成了约100 m左右区间隧道围护体系的彻底崩溃,4人死亡,紧邻的Nicoll大道下陷以及周边一些城市生命管线严重损毁.事故发生后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的同时,修复方案的论证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修复方案主要在原位修复和改线修复两种方案之间比较,在综合考虑工程本身的难度与风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工期与造价等多方面的因素后而最终选定改线方案.文章重点介绍了原位方案与改线方案的一些技术要点,其姊妹篇"新加坡地铁环线C824标段失事后的修复重建(二)"则重点介绍修复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环境制约要求增多,对已有的设计施工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结合上海隧道轨道交通M8线工程方案研究,介绍其中双圆区间隧道衬砌圆环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效应以及地层横向与竖向变形的差异,采用Voigt模型进行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模拟,并结合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位移优化反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阻尼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以及混合遗传算法对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位移反分析的适应性,结果发现,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流变参数不敏感,而遗传算法则不同,可以对参数进行全面优化,而混合遗传算法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克服了阻尼最小二乘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简述管幕工法原理的基础上,总结管幕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重点对管幕工法的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了论述,提出管幕设计的方法和技术难点,最后,结合上海正在实施的管幕工程,阐述我国软土地区应用管幕工法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地铁环线Kent Ridge站围护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条件和围护结构设计报告,讨论新加坡地铁环线Kent Ridge站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介绍岩土工程专用分析软件PLAXIS的特点及其在基坑开挖施工模拟中的应用,并在新加坡尼诰大道基坑坍塌事故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地下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岩土参数的取用是地下工程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