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国际航运市场的搏奕从传统的现货市场向期货和现货相互并存、相互影响的方向发展,国际航运期货交易已经成为航运企业在涨跌轮回的干散货市场中研判未来市场走势、对冲市场风险、锁定利润、投机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论文针对国际航运期货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输工程系统,其组织协调工作仍存在严重不足,多式联运系统应具有的整体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各运输方式之间和参与多式联运的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合作,才能达到联运全程系统化,实现多式联运的综合效益。本文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中存在的协调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协同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对多式联运组织系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培养"精外语,通专业"人才的双语教学成为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双语教学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实现了有机结合,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又提高了英语水平,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岗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专业课双语教学中使用中英文对照教材较适宜学生学习;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较适合高职专业课双语教学;建议英语分级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4.
港口国监督是海洋安全的最后防线,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港口国监督的实施与其航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一方面在很多问题上无法可依,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对我国港口国监督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重在分析我国港口国监督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港口国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而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前提条件.首先根据交通职业市场需要分析学生就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该目标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演绎"出所需设置的核心课程,然后由核心课程"演绎"出所需的拓展课程和基础课程."目标演绎法"将素质教学融合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将双证书制度融合于交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按照工程和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大幅度改革。通过企业合作、参观、大作业等多种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大增强,2005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满足航运企业对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国际船舶代理业务与法律》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对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学生态度、教材课件、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航海院校中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必要,即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又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航运人才。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取决教师、学习者、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语教学在我国仍然处于尝试阶段,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区域间港口国监督的发展现状及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低标准船、加强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及改善船员生活与工作条件,区域性港口国监督制度已经成为一项成效显著的利器并得到全球共识。从1982年3月巴黎备忘录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已建立九个区域性的港口国监督。本文重在介绍九大港口国监督区域的发展现状,并比较其实施的效果,拟供完善我国港口国监督制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精外语,通专业”人才的双语教学成为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双语教学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实现了有机结合,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又提高了英语水平,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岗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专业课双语教学中使用中英文对照教材较适宜学生学习;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较适合高职专业课双语教学;建议英语分级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