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9月份,全国港口生产运行总体回稳,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呈小幅上扬。一、货物吞吐量小幅增长据9月份快报统计,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5509万t,同比增长1.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4264万t,增长0.6%;内河港口完成31245万t,增长3.9%。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9930万t,同比增长2.8%,增速较去年同期放。  相似文献   
2.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建设需求对某边坡进行开挖,发现在拟建建筑物的周围有地裂缝,对该边坡采用微型钢管桩加固,并采用强度折减法,应用 ABAQUS软件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建筑物修建前后、边坡加固后、降雨和地震情况下的边坡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降雨后,场地的稳定系数为1.028,采用微型钢管桩加固处理后,场地的稳定系数增大为1.123;在边坡加固后且建筑物修建后发生降雨时,边坡稳定系数为1.011.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都>1.000,说明场地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要索价值论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价值分配的理论依据。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北极环境下低温等恶劣条件对潜艇舵杆机构机械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建立潜艇舵杆机构三维模型,并以导向拉杆构件为例,对其在-60℃~-10℃的静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拉杆头与拉杆的连接部位,舵杆存在拉断的风险。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将低温机械性能较差材料替换为极地船用钢EH36后,在-60℃~-30℃时最大应力值平均下降11.49%,有效提高了舵杆在低温下的机械性能,为北极环境下的舰艇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各城市轨道交通均存在车站客流高峰时段与城市交通高峰时段不完全重叠的现象。而车站设计时均以预测的城市交通高峰时段客流值为依据,导致部分车站规模设计过小。通过对西安市63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高峰时段与城市交通高峰时段的偏差进行分析,运用K-means算法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型车站周边用地性质特征,得出每一类车站的高峰偏差时间建议取值以及车站高峰客流的扩大系数。结果表明,当通勤出行用地与其他出行用地比值不小于0.5时,车站客流高峰时段基本无偏差;当比值小于0.5或为明显的交通枢纽、大型商业区车站时,车站客流高峰时段将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高峰时段客流量是此车站在其城市交通高峰客流量的1.1~1.6倍。  相似文献   
6.
11月份,全国港口生产总体低位运行,集装箱吞吐量有所回升。 一、货物吞吐量降幅扩大 据11月份快报统计,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625万t,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126万t,下降3.8%;内河港口完成31499万t,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份,全国港口生产运行平稳,外贸吞吐量有所好转。一、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据6月份快报统计,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8 747万t,同比增长3.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7 510万t,增长3.5%;内河港口完成31 238万t,增长3.9%。上半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7 075万t,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各类用地与客流的拟合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因素对客流的时空影响,为制订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合理组织站点客流提供依据。基于西安地铁4号线乘客出行特征数据,建立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的车站客流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用地属性对车站客流的时空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因素对早高峰出站客流、晚高峰进站客流的解释力较强;土地利用类型对客流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时间维度的变化与乘客出行目的有关,空间维度的变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有关。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相比,GWR模型能够刻画变量之间的空间异质性,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9.
10.
现有轨道交通车站高峰客流预测方法简化了车站高峰形成过程,基于默认假设,即车站高峰小时与所属线路高峰小时一致进行预测,忽略了车站与线路间存在的高峰偏差现象,造成部分车站高峰客流量被低估,导致车站能力设计不足,站台拥挤风险增加。从车站高峰形成机理出发,基于用地发生率模型,考虑不同目的出行行为的差异化,对客流属性进行划分,引入不同目的的出行时间概率分布函数,建立站点尺度的高峰小时与高峰客流预测模型框架。该模型真实反映了车站高峰与高峰偏差现象形成的这一复杂过程,可解释性强、符合实际,且能适用于建成环境、车站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服务等变化情形下的车站高峰客流预测。验证结果显示:1)提出模型较传统模型提升了43%~47%的车站预测精度(高峰客流相应的MAPE值下降了5.7%~6.38%,高峰时间相应的APE值下降了23~50 min),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稳定、更准确的预测结果,能为车站设计和运营方案制定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2)各类出行目的的峰值和峰尺度存在差异,按不同比例叠加后,会产生不同的叠加曲线。揭示了车站高峰客流形成机理为不同用地产生的不同出行目的客流时间分布叠加曲线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